寧采臣道“狐貍有向學之心,我們怎么會吝惜教化呢”
馬均濟附和道“聽聞海外有羅剎國,古時有大人國,或相貌有異,但人心如一。若狐貍向學,開智啟蒙,與人雖外相不同,但其心何異哉”
那狐仙便笑著點頭,高聲道“既如此,那還不出來見見先生。”
寧采臣和馬均濟就見房門窗戶打開,從一邊的樓閣房屋之中探出不知道多少個頭來。
不論男女,都生得俊秀美麗,非常符合狐貍精人在心中的形象。
只有極個別的,長得異于常人,或是過于富態,或是面猾,不知是法術不行,還是心相如此。
這些狐魅走到祭壇前,一條條狐貍尾巴擺動著,或是交頭接耳、眼含春色,或是評頭論足、竊竊私語。
寧采臣和馬均濟頓時就心里突突,泛起嘀咕這些學生,看起來可不是那么好教的。
那狐仙道“還不向先生見禮。”
一眾狐魅便起起落落稀稀拉拉地叫道“問先生安。”
就見宮夢弼搖了搖頭,道“康文,你把他們管好了,若是擾亂秩序,就重重處罰。”
寧采臣和馬均濟就見狐魅當中走出一個靈秀的少女,這少女的不同之處,就在于已經能藏起狐貍尾巴。
狐貍幻化,尾巴難藏。
倒不是不能藏,只是比較困難,所以無人的時候,這些狐魅向來是不費這個功夫的。
宮夢弼介紹道“這位是康文,狐子院齋長,負責管束這些學生。二位先生若是不方便下手,只管讓她來。”
康文施禮道“見過二位先生。”
寧采臣和馬均濟也還禮,康文見了,便十分高興。
宮夢弼擺擺手,道“日后寧先生和馬先生便教你們讀書識字,教你們做人道理,要尊師重道,不可違逆,不許胡鬧。”
“都散了吧。”
這些狐貍便又跳窗的跳窗,鉆門的鉆門,爬樓的爬樓,消失在房里。
寧采臣和馬均濟頓時就明白了,這些狐貍,恐怕不能當做普通學生來對待了。
果然,就聽那狐仙道“讓二位先生見笑了。”
他解釋道“狐貍修行,開智為先。二位先生授課,還需因材施教,除卻讀書識字,便是要同他們多說說道理,講講人情事故,讓他們知道如何為人處世。不過狐貍到底與人不同,因此小節之處,恐怕還要請二位先生海涵。”
這樣說,寧采臣和馬均濟就明白。
這狐仙的談吐頗不一般,寧采臣和馬均濟此前沒有接觸過狐魅,對這些東西就充滿了好奇。
于是就問起狐仙關于狐貍的種種傳說,有些是真的,但更多的是穿鑿附會。
宮夢弼倒也沒有不耐煩,反而同他們一一解釋。
說話間就看見祭臺前的香爐煙氣裊裊蒸騰,火焰照在神像上,兩座神像頗具神韻。
寧采臣就問道“不知此處供奉的是哪兩位神明”
就聽那狐仙笑道“我正要同你們介紹,這位是泰山娘娘,慈恩濟世,普渡眾生。泰山娘娘掌岳府神兵,也管理天下狐事。像狐貍修仙,就需要通過泰山娘娘的考核。每歲一考,若是考核合格,就可以修仙,其他的則是野狐,即便是修行,也不屬于仙道,稱之為野狐禪。”
這倒是寧采臣和馬均濟頭一回聽到了新鮮事,馬均濟又問道“那這位尊神呢”
狐仙就介紹說“這位尊神是主管天狐院仙神,也是天狐院的山長,輔佐泰山娘娘管理天下狐事。”
泰山娘娘的故事早就隨著水患在吳寧縣遍地開花,寧采臣和馬均濟說道“既然是有道仙神,請容我們祭拜。”
狐仙就更加高興,帶領著他們祭拜了泰山娘娘和玉仙神女。
聊得有些久了,看見兩個書生都略帶疲態,宮夢弼就請康文安排他們住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