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避嫌,三明禪師特意在蘭因寺不遠處為珍娘修建了天女庵,讓珍娘不必受香客打擾,也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于是宮夢弼等人先是與其他和尚一起為珍娘修筑天女庵,又成了每日為珍娘送飯的小和尚。
真如小師傅代替三明禪師成了珍娘的授業恩師,傳授她佛經佛理。
只是真如小師傅向來不假辭色,即便是珍娘的這樣的女子,也并不能讓他稍動凡心。
珍娘不再為自己家種蘭花,不再為蘭花鄉種蘭花,開始為了蘭因寺和佛陀種蘭花。
她種得蘭花是如此美麗,讓郡城里的達官顯貴和豪商趨之若鶩。
但三明禪師從來不勉強她種花,都是能推則推,能拒則拒,反而讓她用心修佛。
珍娘十分不解,問起三明禪師,禪師只說她與佛有緣,身有慧根。
隨著珍娘修行越來越高深,她種出來的蘭花就越稀有與美麗,她開始明白自己大概是真的有慧根,有修佛的天賦。
三明禪師對她并無所求,雖然蘭因寺是客觀上因為她的蘭花聲名大噪,她的蘭花甚至進貢到皇都,深得皇帝喜愛,御賜蘭蔭深處的匾額,改蘭因為蘭蔭,成了蘭蔭寺。
真如小和尚是隨著蘭花一起出名的,他辯才無雙,成了赫赫有名的佛子。
但佛子什么都好,只有一點不好。他辯才雖好,卻病體難愈,修行緩慢,在一次辯經之后傷了心神,從此只能靜養,不能出山。
三明禪師便以女子心細為由,令珍娘照顧真如。
佛子沉疴難愈,珍娘日漸貌美,漸漸地,連佛子都被她迷住了。
佛子動心,天女也動情。看著他們之間的感情變得一日勝過一日的黏膩,宮夢弼和燕赤霞終于長出一口氣。
這些時日,他們當過知客僧、掃地僧、種花僧、煮飯僧,終于迎來了曙光。
禪心動搖,因愛生恨,這樣的故事,他們見得多了。
直到一個夜晚,佛子與珍娘攤牌了“珍娘,你下山去吧,再也不要回來。”
珍娘不解,問他何意。
真如道“我是病維摩,但你卻不是散花天女。師父收你入門不懷好意,我不能讓你受到傷害。”
維摩經中記載,如維摩居士以生病為緣,廣為大眾說法,時有天女散花以試菩薩和聲聞弟子的道行,花至菩薩身上即落去,至弟子身上便不落。
修行不足,心有分別,故天花不落。修行足夠,又無所謂天花了。
蘭蔭寺所修維摩詰經又稱無垢正法,修煉無垢正法,需歷經自有還無,即從有垢至無垢的過程。所謂有垢,病體是有垢,情欲是有垢,都需要堪破。
三明禪師將珍娘奉為散花天女,就是要以此為真如試法,令他無垢正法圓滿。
真如早就知道這一點,所以有意與珍娘保持距離,可惜難敵真心,終究還是動情。
他如今身垢病體難愈,心垢與珍娘動情,就已經到了要破除知見,自有還無的時候了。
真如下不去手,可三明禪師就沒有這樣的心軟了。
真如不能想象三明禪師會做出什么事情,但不管是什么事情,對珍娘來說,都不是好事。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