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聊齋開始做狐仙第四百六十二章、取樂鬼神、小鬼相求
冬冬
鼓聲逐漸密集起來,仿佛悶雷四起,千軍待發。
又一聲渾厚且蒼涼的牛角聲響起,一瞬間,便有遠古之時的蒼涼意境在其中。
金庭大仙眼睛一亮,隨后便發現這戲班子的妙處。
那身披羽衣的老者渾身佩戴著骨器、貝殼,手中捧著芝蘭香草,獻入香爐之中。
那香爐之中的滾滾香煙盤旋不去,在庭中飄飄搖搖,被肉眼看不見的鬼神吸取了。
這專門唱鬼神戲的戲班子果然非常有門道,不但有門道,且傳承十分久遠。
這老者扮演的乃是上古巫師,獻香草以供諸神。
在香草燃起的那一刻,這一場戲就已然不是戲曲,而是一場祭祀,一場儀式。
那老者像是看不見香煙四散,被什么東西吃掉了一般,頓足引吭,唱起了念白,介紹起了他的身份。
這是上古巫師,乃是為禹王問卜而來。求問諸神,此次理山河、治水患,是否能成。
老巫師繞著香爐擲筊,這擲筊當然不是上古之巫占卜的方式,只是取其意而非其形。
老巫師假作問卜,但擲筊之后,卻問的是園中鬼神。
園中鬼神本在戲外,這擲筊之下,卻又在戲中了。
禹王治水自然不會失敗,那離得近的鬼神抬了抬手,老巫師扔起來的筊落下便化作一陰一陽,乃是圣筊。
老巫師大喜,連忙去稟報禹王。
由此,拉開了這場戲的第一幕。
太郡圣母笑道“這是在唱禹王治水,有堵不如疏、噼山開路、降服妖魔、三過家門、涂山立鼎好些段子呢。”
通惠大王道“母親已經聽過了”
太郡圣母道“我要了戲單子來看的。”
金庭大仙自己聽著,便明白為何會有這么多的鬼神來聽戲。
這戲班子里的人雖然都是凡人,看不見鬼神,卻通曉鬼神之事,必然是有傳承的。
那敲響的鼓、吹響的牛角,都是老東西,能聽出來歲月的痕跡。
將唱戲與祭祀的儀式相融合,那鬼神就在唱段之中收到了供養。
這祭祀的法子與宮夢弼的祭月法頗有些相似之處,宮夢弼祭祀明月,是幻化千狐萬狐,載歌載舞,拜月相邀。
眼前的祭祀雖不能同祭月之法相比,卻也是取樂鬼神的好法子。
那些無形的鬼神喜歡聽,有形的鬼神也喜歡聽。
金庭大仙坐在一邊認真聽戲,但心思已經落在了屏風另外一邊,臨川王和陳夫人身上了。
再見這位鴟鸮館的臨川王和陳夫人,上次見面,臨川王就賞了馬慶吉一顆惑心蛛的蛛卵。
就不知道今日相見,還會不會給金庭大仙送來別的禮物了。
一幕終了,換場換景。
那屏風之后的臨川王果然前來拜會,從上到下,恭敬拜道“見過圣母、通惠大王、瓊仙子。”
太郡圣母看向通惠大王,通惠大王笑著迎上去,把住他的臂膀,將他扶起來,道“臨川王不必多禮。”
臨川王笑道“許久不見大王,也不知大王可還記得自己是鴟鸮館的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