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了周三郎這一身的天賦才情。”
曹皇后則是笑著說道“若是周三郎真有才學,就算是武職,也未必不能建功立業。”
官家大笑道“皇后說的在理,既然如此,那就隨他去吧。”
天下從不缺少神童天才,只是周辰那日給他的印象太深刻,才讓他一直念叨著,但說到底,周辰參不參加春闈會試,那也是他自己的事情。
元宵一過,周辰就已經收拾好,準備隨軍一起前往邊疆。
他的任命已經下來了,從七品的武散官翎麾校尉,具體的職務要到了邊境才會定下,不過周辰一點都不擔心,因為周業雄已經為他打點好了,到了邊疆至少可以領一營人馬,當個正將軍職。
這就是背后有人的好處,就算是一般的勛貴之子去參軍,除非能有英國公那樣的背景,否則一般的侯爵伯爵之子,也絕對難有周辰這樣的待遇。
周辰本身就有能力,再有忠靖侯一系的支持,他就更沒有壓力了。
西夏,小老弟罷了,能不能打起來不好說,如果真打起來,他也有把握。
臨出行的那一天,周業雄將周辰叫了過去,囑咐了許多,也告訴了許多軍中的事情,并且告訴周辰有事可以找誰,誰是他們這邊的人等等。
周業雄在西北邊境十多年,雖然不是最高統帥,但也是根基深厚。
北宋對武將的限制極大,兵權一分為三,一軍主帥往往都很難完全掌控軍隊,因為武將歸武將,軍隊歸軍隊,兩者根本沒有直接聯系,很多時候戰事發生,都是臨時調遣將帥,率領陌生的軍隊,經常造成兵不識將,將不識兵的局面。
也就是像周業雄這樣,鎮守邊境十數年,才能在邊疆軍隊中有不少根基,若是周辰被安排到了其他邊境,或者安排到京城禁軍當中,忠靖侯府的面子還真不一定有那么大。
他當初在夢華錄世界,之所以能造反成功,就是因為他征伐北邊,收復了燕云十六州,培養了大量的心腹,牢牢的掌控了兵權;若是他一直在京城,就算是天大的本事,以宋朝這樣的軍隊架構,他也絕對不可能造反成功。
“三郎。”
周辰剛從周業雄那里回來,就見到周同坐在自己院里。
“大哥。”
周同面色復雜的看著周辰“三郎,是我對不住你,以你的才學,你本可以”
周辰灑然一笑,打斷了周同的話“大哥,我知道伱想說什么,但你真的不用自責,這個選擇是我自己做的,比起留在東京當文官,我更想去見識一下邊疆的大好河山,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這才是男兒該做的事情,也是我向往的。”
“所以你不用想那么多,你應該多想想自己,我們是勛貴侯爵府,你又是嫡長子,天然就會受到文官清流的排斥,你的路比我艱難的多,給你個建議,如果實在忍受不了,干脆就選個閑職算了,沒必要跟自己過不去。”
這都是他真心實意的實話,他并不太看好周同的仕途,文臣對勛貴的偏見太大了,在宋這個朝代,武將真的是斗不過文臣,趙匡胤的例子擺在前頭,連皇室都防備著武將,你還想翻身壓過文臣
絕無這種可能。
其實這種情況也并非只是宋朝,只要不是亂世,天下安定的情況下,文人士大夫都是要比武將更受人尊敬,更容易為相做宰,文人士大夫的地位也是高于武將。
周同頗為無奈,他是來寬慰周辰的,沒想到反被周辰勸說了。
最后他拍了拍周辰,鄭重無比的囑咐“三郎,小心,萬事保全自己,侯府永遠是你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