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考之爭也是慢慢的落下了帷幕,算是以官家取得了勝利,曹太后也是撤簾還政了。
只是周辰清楚,太后看著是撤簾還政了,但實際上她只是明面上放棄了,暗地里她又開始了其他的謀劃。
太后跟官家本來就不是母子,更沒有什么親情,既然官家不把她放在眼里,她自然也不會認可官家,所以她已經有了改天換地的想法,只不過她并沒有走到臺前,而是利用另外一個人,就是官家身邊的劉貴妃。
劉貴妃是官家后宮中,除了皇后之外,唯一有兒子的后宮嬪妃。
太后選擇她,一方面就是因為她年幼的兒子,另一方面就是因為這個劉貴妃好掌控。
對于這些,周辰都是一清二楚,不過他并沒有插手的意思,他也很好奇,官家的處境跟劇情中略有不同,沒有了主角顧廷燁的幫助,不知道他到底能不能斗得過太后。
其實在宋朝做臣子,尤其是做勛貴,在歷朝歷代當中,還是非常輕松的,不管最后是誰勝了,基本上都不會動勛貴的,除非你是提前站了隊,而且還站錯了隊,那結果自然是不言而喻。
而且對宋朝絕大多數文官來說,他們并不太在意誰做皇帝,只要這個皇帝能夠聽他們的,他們都是愿意支持的。
宋朝的這些文臣在cu皇帝這方面,還是非常有手段的。
這日周辰剛下早朝,太后身邊的李內官就找上了他。
李內官是先帝身邊的內監,跟周辰也是十分熟悉了。
“靖國公,太后娘娘請您過去一趟。”
“好,那就請李內官帶路吧。”
周辰前腳剛跟李內官去見太后,官家就收到了消息。
“靖國公嗎他是個聰明人,相信他不會做出錯誤的選擇。”
對于周辰這位權貴中的頂尖人物,官家也是一直想要拉攏的,可周辰跟其他很多官員一樣,非常圓滑,并沒有明確成為他的人,但也沒有跟太后走得太近。
所以他對周辰雖然也籠絡,但也沒有太過于親近,只要周辰不投向太后那邊就行。
而周辰也確實沒讓他失望,一直都是認真辦公,并沒有投向太后,他覺得周辰是個聰明人,知道該怎么選擇。
過了許久,周辰才從太后的宮殿離開,太后很熱情的招呼他一起用膳。
期間,太后有意的試探他,想要得到他的支持,周辰則是冷靜的處理,明里暗里的表明,自己絕對不會做出對太后不利的事情,但也不會做出大逆不道的事情。
太后對他的回答不太滿意,但也沒再說什么,就算周辰不全力支持她,只要不投靠官家,對她而言就足夠了。
她之所以對周辰這般看重和尊重,也是因為她見識過周辰的厲害,當年的宮變之事,天下間也就只有周辰有那樣的本事,能那么快的攻入京城,沖入大內,保下她和先帝。
她或許沒有開拓疆土的野心,但如此厲害的武將,她自然也是想要收入麾下的。
從跟太后的交流中,周辰也已經確定,太后已經開始了行動,不止是太后,官家也同樣有了行動,他畢竟是殿前司都指揮使,守衛宮城也是他的職能之一。
只要他想,宮城之中能瞞得住他的事情,并不算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