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東河沿街102號,中華醫學雜志社。
一大早,小編輯胡志剛就騎著自行車,來到雜志社。
銹跡斑駁的鑰匙捅開門,照例清掃一遍屋內的衛生。
沏上一杯高碎,擺在桌子上。
然后打開昨天郵遞員送來的郵包,從里面倒出一大堆信件。
看著那幾十封信,胡志剛苦笑著搖了搖頭。
中華醫學雜志是國內最有名的專業性醫學期刊,很多醫學教授都以能在期刊上刊登文章為榮。
地方上的醫生就更不用說了,文章如果被期刊收錄,在年底的慶功大會上,被上面表揚不說,還會被授予大紅花。今后在醫院里說話聲音也會響亮不少。
這樣就導致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投稿的稿件良莠不齊。
這年代大多數醫生沒有經過專業培訓,其中有些更是腦洞大開。
而醫學是一門嚴謹的科學,并且中華醫學雜志為雙語期刊,國內外同步發售,一旦出現重大紕漏,必然會引起巨大波瀾。
這就需要編輯們認真審核。
張志高取出一封信,拆開后,仔細查看。
論產婦站立的方式分娩嬰兒作者,三夾河公社醫療站張大麻子。
呵,有點意思。
張志高啜一口茶水,繼續向下看。
“史料記載,在南北朝的時期,孕婦都是站立進行分娩這樣做可以也防止血水弄臟房屋和被褥”
看到這里,張志高放下論文,心中一陣無語。
為了節省一些棉花,這個張大麻子寧愿承擔嬰兒直接摔在地上的風險
唉,又浪費五分鐘。
然后拆開另外一封信,論用雞糞地漿水泥巴水治療霍亂。
張志高只看了一眼,就把信件扔到了桌子下的紙箱子里。
在古代醫書里,確實有糞便入藥的桉例。
但這只是古人在缺醫少藥的情況下,根據生活經驗,應對疾病的方法。
但是現在是新世界了,已經發明了氟奎喏酮類藥物和鹽酸四環素片。
完全沒必要讓人吃雞糞。
好在沒有浪費時間。
今天張志高的運氣真不錯,接下來的幾封信也都沒有浪費時間。
這個時候,主編胡廣深教授也推開門走了進來。
他已經年紀古稀,并且身兼清華池大學的終身教授,上班總會晚一點。
不過,整個雜志社沒有一個編輯有意見。
畢竟,胡廣深教授是整個雜志社的定海神針。
有了他,雜志社才擁有發行外語期刊的渠道。
胡廣深教授走到張志高面前,問道“志高,這兩天有合適的稿件沒有”
下一期的期刊印刷在即,可是論文的數量不足,特別是高質量的論文,更是一篇都沒有。
如果再來一篇插管洗胃術,中華醫學期刊說不定可以成為歐美醫科大學官方預定期刊。
可惜,他失望了,張志高從信紙堆里抬起頭“插管洗胃術沒有,站立分娩和雞糞倒是各有一份。”
也是,今年有一篇高質量論文已經算是滿足了。
奢求太多,只能自尋煩惱。
胡廣深教授搖搖頭,進了總編室。
期刊必然要按時印刷,現在只能從那些水平一般的論文中,選出一封了。
胡廣深從抽屜里取出一摞論文,開始篩選。
足足花了兩個小時,他才選中一篇清華池大學古教授投稿的論文。
論文雖沒有新意,卻也沒有紕漏,刊登出去絕對不會惹來麻煩。
胡廣深教授搖動電話“印刷廠嘛,我是期刊社的老胡,對,昨天送去的論文中,再選出一篇,作者的姓名是古月華。”
“對,馬上刊印。京城到廣市那邊火車運輸至少需要五天時間,再晚的話,就錯過在港城發售的時間了。”
聽到電話對面傳來的保證,胡廣深這才放心的放下電話。
中華醫學期刊不僅僅是一份醫學期刊,它更代表了華夏的臉面,容不得出現半點紕漏。
這是上面交代下來的任務。
安排好下一期期刊,胡廣深總算能松口氣了,他端起茶杯喝了口水。
然后站起身打開留聲機,在舒緩的隱約中瞇起眼睛。
“砰”
一聲急促的聲音,像鐵錘般,敲碎了美好的音符。
胡廣深教授睜開眼睛,看到張志高面帶喜色的拿著一封信站在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