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張青翠把設備清單交給部委同志的時候,那位老同志的額頭上肉眼可見地多出了幾條皺紋。
推薦下,追書真的好用,這里下載大家去快可以試試吧。
作為專門負責籌集設備的老同志,他很清楚清單上有不少設備即使在國外也是最先進的。
“這,這這些設備,得多少外匯啊”
張青翠笑道“聽說潤華醫藥公司這個季度的利潤再創新高,被美國醫學會雜志評為最具投資前景的醫藥公司,港城已經有很多股民在呼吁官方請潤華醫藥公司上市。”
“聽說啊,我好像也聽說了。”老同志臉色陰轉晴,笑呵呵的在文件后面蓋上了紅戳戳。
遞還給張青翠“希望那些設備能夠趕緊運回來,你們也能盡快開始研究”
現在甾體類藥物在國外市場上供不應求,僅僅是一個季度,便為國家賺到了1000萬美元的外匯。
這個錢數看似不多,也許不到那些大制藥公司一季度利潤的十分之一。
但是,在這個年代,國內能賺取外匯的產品實在太少了,大多數還是農作物等初級產品,在國際上壓根賣不上價格。
現在京城大學實驗室,又開始研究一款應用性更強,市場更大的藥物,部委自然要全力支持。
要不然,僅僅憑借那些教授的支持,部委怎么可能會通過這個看似成功率很低的項目。
把實驗所需要的材料清單遞交到部委后,李東來便開始正式籌建項目組。
東方頭孢項目的難度比甾體類藥物要高上許多,實驗室原本的研究員,就顯得有些不夠用。
人手不夠,那就招人唄。
只是,在國內,專業的醫藥研究人員并不多,有天賦的,業務能力能適應實驗室需求,更是少之又少。
能夠經得起審查,覺對可靠的,更是萬里挑一。
李東來委托劉教授在京城大學醫學系又挑選了二十個研究員,經過劉隊長的篩選,最后來實驗室報道的只有三個人。
李東來看著張青翠給新來的那三個研究員分配任務,苦惱的捏了捏眉心。
思索片刻后,沖張青翠招招手“你讓老王他們先帶帶新人,我有事情交代給你。”
張青翠點點頭,沖著三位新研究員道“你們記住,在咱們實驗室里,主任是劉教授,你們真正的頂頭上司是李組長,李組長是個和氣的人。”
三位新研究員看看辦公室里的李東來,互相對視一眼,李組長臉黑的跟包公似的,怎么看都不像個和氣的人。
李東來此時已經感覺到火上房了,當然不會有好心情。
“張青翠,你立刻去把全國高校里符合咱們實驗室要求的教授學者捋一遍。”
張青翠愣了一下,疑惑道“你這是”
李東來點點頭道“沒錯國外的實驗室里設備先進,聽說已經配備了計算機,咱們由于條件有限,搞不到那么多先進的設備。
那就只能依靠人數多的優勢了。”
張青翠聽完眼睛頓時亮了,是啊,國內雖然條件落后,對高等教育還是很重視的。
全國高校加起來,將近有一百所,教授學者數以萬計,從中甄選出五十位符合條件的研究員應該不成問題。
“這個辦法不錯,我馬上把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