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武的編撰意見都要給周亞梅弄的魔怔了,這心理學本身就是偏門學科,又是極具主觀意見的學科,愣是叫李學武給訂了條條框框。
正治因素不能有,歷史因素不能有,學術思想不能有,桉例意見不能有
李學武也是沒辦法,要是都有了,這本書就沒有了。
“處長”
見著李學武心情好,沙器之笑著說道“出版社初步制定的精裝本銷售定價為一塊八毛錢”。
“這么貴”
李學武微微一皺眉,他記得自己買的那本咧寧論青年精裝本也就一塊八毛錢,自己都能跟咧寧相提并論了
“出版社說您這本書初次印刷沒那么多,怕受眾小,所以這定價就高一些”
沙器之看了看李學武的表情,又繼續解釋道“平裝本定價三毛二分錢,我問過了,專業性書籍基本上就是這么個價格”。
“呵呵”
這次倒是輪到李學武又覺得便宜了,這特么用得著天上一腳,地上一腳的嘛。
不過三毛二分錢倒是不貴,只要想看的就能買的起。
畢竟這個時候為知識付費的概念還有,盜版書籍也僅僅是盜歷史書籍的,還沒聽說盜專業書籍的。
哪怕是賣的不好,也能有個收入了。
李學武將意見書放在了常用的筆記本里,同時嘴上跟沙器之叮囑道“你想著點兒提醒我,出版后稿費直接捐給鋼鐵學院圖書館,用于圖書保護和新書購置”。
跟沙器之說完,李學武便繼續看手里的文件了。
沙器之卻是愣愣地看著李學武,不大明白領導這話是什么意思。
他雖然說的是出版社估計銷量不會高,但初次印刷也有一萬冊的,核算下來也有幾千元之多的。
這個時候出書不是簡單的事兒,那真是“一本書主義的”。
這里閑言幾句,五十年代時作家稿酬不低。
當時的稿酬標準是著作稿每千字為4元、6元、8元、10元、12元、15元。翻譯稿為每千字3元、4元、5元、6元、8元、10元。
老舍、張恨水、艾青、吳祖光等文化人,都在五十年代初用稿酬在京城買下了自家的四合院,價格大約都為一萬多元。
五八年七月開始,文華部制定了新的稿酬規定,采用基本稿酬加印刷稿酬的付酬原則。
當然了,基本稿酬還是原來的那種,印數稿酬按照印數累計遞減的辦法實施。
具體的算法就不說了,但是按照李學武這本初次印刷一萬冊計算,那基本稿酬加印數稿酬可是有兩千三百七十六元之多的。
沙器之跟李學武所匯報的定價其實跟李學武沒啥關系,因為賣多少錢跟李學武也沒有關系,就是看看自己的“身價”值多少罷了。
因為即使這本書賣一百塊錢,那李學武的稿酬該是多少還是多少,就是按照字數計算。
李學武這還是因為專業性強,所破獲桉件性質驚人,身份和學院身份的加成呢,這才給了個千字六元的價格。
不然依著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作者,千字四元那是板上釘釘的事兒了。
沙器之驚訝的是李學武這么處理稿費,那可是兩千多元啊,這個時候誰家有這么多錢。
如果李學武自己用,那將是“一夜暴富”。
李學武沒聽見沙器之的回復,抬起頭便見著沙器之正瞪著眼睛看著自己,不由得笑了笑。
“咋了”
“處長”
沙器之猶豫了一下,還是問道“為什么呀這錢是您憑本事掙的,為啥要捐出去啊”
“呵呵,就為了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