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圍布置的調查員都看向了這邊,不過負責人并沒有發出撤退的信號,就像他跟李學武保證的那樣,這個青年不走,他們就不走。
一晚上都耗在這兒了,還差這半天了
讓這個小鬼耍了自己等人,實在是不甘心,即使耗,也要讓他在站臺上凍一陣。
青年顯然也是這么想的,沒了李學武在這,兩方又開始了這種僵持。
時間流逝,上班的喧鬧聲和候車室的嘈雜聲組成了車站早晨的旋律。
新的一天又開始了,往日已不可追。
“污”
紅日升起的方向傳來了第二趟列車的汽笛聲,站在鐵軌旁的調查員還能看見車頭飄散的白霧。
負責人隨著檢票進站的人流上了站臺,隔著那張椅子不遠處站著。
他知道自己等人暴露了,這個年輕人有著敏銳的觀察力和反偵查能力。
倒不是說他們的能力有多次,而是從目標失蹤后,這邊的隱藏就已經失去了意義,更多的是一種威懾。
喪家之犬,圍三缺一。
青年轉頭看了看負責人,澹漠的臉上沒有了跟李學武在一起聊天時的活躍,全是灰冷。
可這種灰冷,在朝陽的照射下卻又是那么的格格不入。
背對著陽光站著,讓負責人看起來只有一個剪影。
兩人對視著,好像兩個對決的劍客在等對方出招,僵持之間的形象跟周圍行色匆匆的旅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旅客總是比火車先一步到達站臺,而火車也在“褲衩衩”的聲音中進了站。
隨后的一聲“嗤”讓站臺上所有人都知道起跑的發令槍已經打響,排在隊伍里的人使勁兒往前擁擠著,好像要沒了座位一般。
乘務員站在門邊嘶聲力竭地大喊著秩序,手上還要幫助行李多的旅客抬一下。
有干部身份的,則是在列車長的示意下直接上了臥鋪車廂。
火車司機和幾個同事跳下火車,他的這一段工作完成了,一會兒要換班下一趟列車回去。
而接班的火車司機和幾個搭檔則是說笑著上了火車。
忙碌的站臺就是這樣,各人有各自的工作和責任,各人又有各自的方向和目的地。
在一個時間節點讓他們匯集在此,卻又分乘不同的車廂,奔赴不同的遠方。
其實這個時候的火車都有座位,擁擠只是人們對于車廂里未知的情況一種預判和謀劃。
就像國人都喜歡儲蓄,包括糧食、錢財,甚至孩子,這是幾千年來勤勞樸實的國人在面對各種災害和困苦總結出來的血的經驗。
無論素質,這是一種思想的本質,也是刻在骨子里的一種習慣。
如果有一天出現了排隊的現象,那便是秩序的建立,和文化素質提升,使人們面對未知有底氣和氣度來應對恐懼。
在一陣慌亂過后,站臺上的人少了,除了工作人員,只剩下幾個送行的親人。
柱子與柱子之間,長椅多是空著,只有青年和負責人還在對峙。
時間如果在這一刻永恒,那他們也擦不出愛情的火花。
信號員已經在打旗幟,短暫的停靠過后,火車拉響汽笛,代表了下一段行程的開始。
列車的啟動速度很慢,卻也更穩,親人們追隨著車廂走著,慢慢的變成了小跑。
這個時候路途遙遠,信件很慢,見一面也可能是件困難的事。
所以他們都倍感珍惜。
小跑送行,可能是他們對于親人最后依戀的倔強。
而在小跑過后跟不上火車的速度后,這些人往往不會再選擇快跑。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都知道送君千里終須一別的道理,所以便把這份思念留藏在心里,好醞釀著,等下一次重逢時綻放更歡快的笑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