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從丈人口中聽到一連串有關于兵事的討論和問題,李學武這才開始反思,他好像錯了。
不管當初丈人是如何抉擇的,他在其中都扮演了積極推動丈人調離羊城,主動休養的角色。
捫心自問,全都是為丈人考慮?沒有一點忌憚丈人高處不勝寒的私心?
看著依舊熱衷和關心兵事發展,對他這位已經決定將未來重心放在企業發展的姑爺不掩失望,李學武對自己也開始懷疑了。
如果他在八一六團同治安大隊合并的時候就直接轉去衛三團發展,會不會有更好的發展?
這倒可能如了丈人的希望,但仔細想想,缺少了紅星廠這一根基,他即便有再多的才能,也缺少了可以發揮的舞臺。
就算他長袖善舞,兩邊兼顧,也總有顧此失彼的一天,到時候兩邊都落不到好。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就算他能感受得到丈人對他人生選擇的遺憾,可對于他自己來說,企業更有長遠。
再一個,大舅哥和小舅子都在行伍,這顧家在部隊的影響力多他一個不多,少他一個不少。
丈人的遺憾多半是來自于本身。這兩年他荒廢了職業生涯,怕以后難有起復。
大舅哥成熟有余,機敏不足,小舅子志氣勇武,可又有些跳脫。
對李學武這位姑爺,顧海濤是非常看好的,尤其是工作能力。
在缺少家族助力的情況下,能憑借一己之力在時下里的京城做出這番成績。
他可不會認為姑爺是借了顧家的影響力,要說沒有那是不可能的。可要說有,那對姑爺來說實在是太不公平了。
顧延敬佩和信服他姐夫的一個重要原因:他姐夫從來不回避顧家女婿的身份,可也從來不用這層身份和關系去謀取好處。
對親戚隨和有禮,對長輩尊重謙和,對家庭關心負責,哪里能不尊重和敬佩。
就連接觸很少,認識以來只見過幾次面的顧安,在書房聽妹夫同父親談話,也是能看得出妹夫胸有城府,心有溝壑。
看著姑爺的表現,顧海濤心中哪能沒有遺憾,如果李學武留在部隊發展,未來的上限一定比兩個兒子要高跟多。
他是職業鍕人,且是學院派,看待國際形勢更有戰略視角。
這兩年荷包蛋響了幾次,他已經篤定未來30年內不會再有傾覆性的大仗可打。
光靠素質和業務是走不遠的,重要的還是思想正治基礎。
恰恰是這一點,無論是顧安還是顧延,都缺少這方面的素質。
顧安還好一些,可從履歷上就不難看出缺點。一直擔任主官,沒有正治管理經驗。
若是在紛亂年代還能掌握話語權,可在和平年代,武官只能是養在籠子里的老虎。
李學武不同。既有基層管理經驗,又經過社會上的鍛煉,且有豐富的正治思維和領導能力。只要扶一把,這就是猛虎出籠。
可惜了,這頭老虎志不在此。雖然還兼著衛戍區的職務,可也是不管不顧了。
顧海濤有心勸他一勸,可聽了姑爺對未來較為明晰的展望和闡述,他又放棄了。
這么完整的職業規劃,就算是他在年輕那會也是做不到的。兒孫自有兒孫福吧。
金陵的氣候同京城比起來還是有所不同,夏天可能感覺不太明顯,冬天則不然。
雖然洋房里也燒了暖氣,可睡得不太習慣,李學武早早便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