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書長,今天我可是有備而來的。”于海棠手里抱著筆記本,一坐下便迫不及待地道出了今天來的目的,“您不能再拒絕我了。”
“這話從何說起啊——”
李學武好笑地抬起頭看了她一眼,故作玩笑地反問道:“我還有這么不近人情的時候?”
“我都數不過來有多少次了,反正每一次您都有借口。”
于海棠話說的夸張,這會兒更是笑中帶嗔地提出了要求,“您得接受我的采訪,紅星訪談節目。”
其實說起來,這個訪談節目最初還是在李學武的關心和指導下創建的。
當時的于海棠剛剛因支持李主任而獲得信任,參與到紅星廣播站的建設和發展工作中。這是她擔任副站長以后做的最杰出的節目了。
按照當初李學武給她提出的意見和建議,訪談的對象和目標并不固定。有的時候會采訪集團領導,有的時候也會采訪車間工人。
更多的則是站在時事熱點上采訪當事人,或者在各級比賽和評比中獲得優異成績的集團職工。
除此之外,政策的發布、重點項目建設、重大發展成績等等,也會就各部門負責人進行采訪。
作為集團的宣傳利器,在企業組織機構變革以后歸屬到文藝出版社統一管理,擁有了更大的合作空間。
升級成為聯合廣播電臺以后,更是與聯合工業報展開了全面的合作。不僅拓展了彼此的影響范圍,更深層次地對基層優秀事跡進行挖掘展示。
作為該節目的負責人,即便于海棠在去年已經擔任廣播電臺臺長職務,可依舊在一線工作。
你可以說她戀棧不去,但必須得承認這兩年紅星訪談節目之所以能如此成功,還是有她的貢獻。
從節目創建的一開始,于海棠就想找他“訪談”,但均被李學武推辭了,理由也是五花八門。
于海棠想要請李學武做節目,可不全完是想巴結他,討好他。更因為李學武作為集團領導參與了很多項目從立項到運營的過程。
如果紅星訪談想要深入且具體地了解某個項目,或者某個事件從本質到表面上的情況,選擇采訪李學武絕對不會讓聽眾們失望。
現在可能很少有人有資格聽李學武在會議上的講話,在李學武擔任秘書長以前,有不少人對他的業務能力和思想解讀仍舊記憶猶新。
無論是多么復雜的上級指示精神,亦或者是突然的正治指令,紅星廠這幾年在執行的過程中穩如泰山,必須得講一句秘書長真牛嗶。
熟悉機關工作的誰不知道,全集團承上啟下所下達的正治思想文件,有百分之八十出自秘書長之手。剩下的百分之二十也難說沒有秘書長的指導和影響。
你就說負責全集團思想工作的谷副主任,她應該是對上級政策和意見掌握最充分的人了。可實際上呢?在經過這么多次的“實驗”后,基本上所有人都服了秘書長。
別看李主任最近對秘書長的工作多了幾分挑剔,可你讓他不用秘書長,他也沒有這個魄力。
于海棠早就想請他做一期有關于正治思想和時代發展相關話題的訪談節目了,就是一直沒有機會。
在接連幾次遭到拒絕后,她早就沒了信心,已經很久沒向秘書長發出邀請了。那這一次為啥她如此有信心,還敢在李學武面前放肆?
原因很簡單,這次來并不是她的個人意愿,而是接到文藝出版社負責人的指示來做訪問前采訪的。
是丁自貴丁主任,如果沒有領導的指示,她可沒有信心來碰壁。
越是得不到的,越是想得到。
突然收到領導的指示,于海棠喜出望外,很是做了一番準備工夫,這便帶著希望來采訪他了。
李學武本是打電話給丁自貴,請他收斂一下,不要過度地宣傳他。可一通電話下來,他沒能勸住丁自貴,反倒被對方給說服了。
丁自貴如此主動和積極,未嘗沒有站隊和巴結的嫌疑。但是只要在這個游戲場中,就沒有人能脫離這個游戲規則,都在選隊站隊。
李學武所仰仗的無非是一點點工作能力和現有的工作成績,他自然不會眼高于頂,把自己看成無所不能。
所以對于丁自貴這個時候主動示好,他也難得糊涂,選擇性地忽視了前段日子機關這些人的嘴臉。
當他的正治地位和崗位岌岌可危,飄忽不決的時候,可少有人雪中送炭。但錦上添花他也不能拒絕,否則不就成了主動結仇了嘛。
丁自貴在電話中講了一些彎彎繞,就是為了勸李學武高調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