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西山紅霞飛,戰士打靶把營歸把營歸——胸前紅花映彩霞,愉快的歌聲滿天飛——”
李姝同學身著縮小版的綠軍裝,幼兒園小朋友們同樣著裝伴舞。
說是伴舞,實際就是扛著紙殼做成的步槍在走步,而且走的也不是很整齊,但小朋友們幼稚的面孔卻都洋溢著新生的光彩。
“這就是祖國的希望啊。”
李懷德坐在小板凳上很給面子的鼓著掌,看向小朋友們的目光里充滿了人性的光輝,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家孩子也在這所幼兒園上學呢。
李學武斜著眼睛打量了他,嘴角忍不住抽了抽。
你就說老李有多沒溜,知道他休假回來便打電話讓他去單位開會。
李學武休假三天,哪天開會都行,唯獨今天不行。因為今天是李姝大小姐的六一兒童節舞臺,他要是敢爽約,李姝非哭給他看不可。
電話里他很坦然地同老李解釋了今天不能去單位的原因,你猜老李信不信?
狗屁——他要是信了,就不可能親自來參加李姝同學的表演現場了。
他就覺得李學武是在搪塞他,敷衍他,連給出的理由都這么幼稚可笑。
還什么要看閨女的表演,履行做父親的義務,多陪伴家人,嘖嘖!
結果呢?
他現在有些幼稚可笑。
你是沒見著幼兒園老師看著一臺大紅旗開到幼兒園門口時的表情啊,也多虧李學武家距離幼兒園非常近,他的那臺車還在鋼城,否則……
今天是李姝幼兒園六一兒童節匯報演出,學校邀請家長來做觀眾。
但真正來幼兒園看表演的家長并不是很多,且多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
就算今天是周日,可全家總動員,年輕的父母不是去走親戚就是要上街采購一周所需的生活用品。
他們當然關心自己的孩子,但這個年月普遍都是這樣,有關心,但不多。
孩子只要穿得暖,吃得飽就行,別惹禍,別打架就是好孩子。
至于說才藝表演,除非父母有一方是從事文藝工作的,或者親戚有這方面專業能力的,否則沒人想著學。
就李姝這樣“棄武從文”的混世魔王都成了文藝尖兵,可見這時代家長對培養孩子文藝敏感認知的匱乏。
能安全、快樂長大就已經很不容易了,還要什么文藝屬性。
你說這個年代無論是城里還是農村的父母為啥都這么能生育?
不是閑話調侃的娛樂生活匱乏,晚上熄燈以后只有一種娛樂活動。
恰恰相反,這個年月的娛樂生活比后世不知道要正能量多少,又豐富多少,就連農村都有谷場夜話,更何況是領導群眾的工人階級了。
之所以家家都有這么多孩子,父母好像不怕累似的使勁生,說起根本原因會有些沉重——他們怕一個孩子養不住,那些年糟踐的孩子太多了。
這個民族經歷了太多的苦難,也遭受了太多的侮辱,從趴在地上任人糟踐到站起來,不知道犧牲了多少人。
而在這一過程中,普通老百姓的生存尤為艱難,家家都有血淚史。
后世有人講苦難,說祖輩多么艱難,但他們所知道的歷史并不多,甚至不一定能說得出一百年前的艱難。
為什么?
原因很簡單,能活到解放后的普通人其實都不算普通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