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蘭芝知道他在說什么,沒在意地擺了擺手,同他講道:“你要有關系就多給我們介紹一些過來。”
“這個是朋友的親戚,湊巧了。”李學武抬了抬眉毛,道:“我看集團今年新招了不少大學生啊,沒有中財的嗎?”
“有,可我們不嫌多啊。”
謝蘭芝笑著講道:“中財那邊比較謹慎,并沒有給咱們多少名額。”
“要不是有宣傳工作隊的協調,興許就來三兩個,那都算多的了。”
聽她提起這個,李學武不免想起了還在宣傳隊工作的何雨水了。
當初安排她去負責這個項目,就是為了今天收網的。
公事是這個心思,私事是另外一層心思,也是耐不住傻柱的囑托。
何雨水的親事一直都是何雨柱的心病,李學武既然不愿意,傻柱也只能從他這邊做工作,做文章了。
他是一點都不傻啊,似乎是賴上李學武一般。
李學武倒也干脆,宣傳工作隊多少年輕干部呢,又是進駐大學開展工作,萬一能跟知識分子擦出火花呢?
“等明年吧,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畢業了,你們就不缺高材生了。”
李學武抬了抬手,示意了樓梯的方向,道:“你要下樓嗎?”
“中午了,一起吃個飯吧。”
謝蘭芝主動邀請道:“就在食堂也方便,我想跟你談談遼東分行的工作。”
遼東工業胡可對紅星模式很是推崇,他是親眼見著紅星廠發展起來的,所以心里的震撼也是無以復加的。
回到遼東負責工業工作以后便極力促成與紅星鋼鐵集團的各項交流與合作,且不僅僅限制在工業領域。
上一次李學武代表紅星鋼鐵集團拜會遼東主管工業工作的杜副主任以及胡可,雙方談的比較深入。
胡可做主,邀請了紅星資本和教育以及其他項目考察遼東。
校企合作在這個年代屬于常規操作,尤其是有上面的政策和指示。
就算沒有企業合作,學校也會建立自己的企業,供學生實習和工作。
算得上是這個年代的產物了,幾乎所有的學校都有自己的企業。
就連小學都有,只不過小學生不用去工作,多半是生產教學工具或者文具以及紙張的企業,還有印刷。
李學武小時候就做過老師自己印刷的卷子,因為油墨和工藝不達標,每次都要很小心,否則就一手黑油。
遼東工業的主動和牽線搭橋,李學武想的也很明白,無非是拉著紅星鋼鐵集團上車,他們看不準前面的方向,便找個趕車的來駕車往前探路。
如果紅星鋼鐵集團發展的好,那遼東工業其他企業有樣學樣就行了。
紅星鋼鐵集團有能力也有實力開辟對外貿易和投資,遼東工業也想搭個順風車,發展工業和貿易。
同樣的,十大進出口貿易公司在遼東也有分公司,這一次的多方面合作不能說沒有他們的推波助瀾。
羊城出口商品交易會背后站著的就是他們,而紅星鋼鐵集團要在津門搞北方的貿易會,他們也知道了。
或許是因為紅星鋼鐵集團情況特殊,又有外經貿干部下場指揮,他們還沒有登門聯系,但并不妨礙雙方的試探。
李學武沒有主動搭理,但也沒有明確拒絕,且拭目以待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