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書呆子嗎?”
楊宗芳問了這么一句,隨后自己也笑了起來,李學武說的都對唄。
栗海洋也跟著笑,他不說話不是插不上話,而是怕自己說錯了話。
他還年輕,現在來冶金廠做副職,還是以學習和經歷為主。
當初李主任問他要去哪鍛煉,他第一個想到的便是鋼城冶金廠。
他這個時候下來是對的,有李主任的支持,他能借東風,跨龍門,走的更遠。
來冶金廠還能跟秘書長多學習學習,這種近距離的同事關系,可是成長最快的辦法。
他仔細聽著兩人的對話,分析著他們講話的習慣和風格。
栗海洋的父親是原財務科的副職,后來調去了三產單位,現在勞服公司。
調來調去,怎么調都還是原來的職級,好像逃不出這個圈了似的。
為什么?
栗海洋的父親自己知道,栗海洋也知道,尤其是他現在的職級比他父親都高,更能理解中年干部魔咒的意義。
能坐在這間辦公室里談笑風生的,都是早早地躲開了魔咒的人。
要不就是有人拉一把,要不就是有人推一把,最后就是自己的努力了。
栗海洋是有人拉,有人推,自己還努力,否則也不會有今天的成就。
從辦公室里出來,三人是準備一起下班的,中途楊宗芳又被張兢叫走了。
“現在的稱呼你還習慣嗎?”
李學武笑著看了一眼走在自己身邊,稍稍慢了自己半步的栗海洋。
這位年輕人最大的能力和優點是什么?他有什么能耐值得老李用他五年。
答案是懂得分寸。
或許從小受他父親的影響,對工作有“先見之明”,很少踩坑,更有運氣跟著李懷德一飛沖天。
你看看現在還有人想著楊元松和楊鳳山的秘書是誰嗎?
曾經的大秘和二秘,都成了小秘。
這就是運氣,栗海洋不缺運氣,他這些年順極了,可從來不敢說自己順。
“您是說組織架構改制?”
栗海洋看了看李學武的側臉,點頭回答道:“還行吧,沒什么差別。”
“無非就是叫總經理、經理、副經理。”他微微搖頭講道:“其實我以前還挺羨慕這種稱呼的。”
“嗯?羨慕什么?”李學武好笑地看了他一眼,問道:“稱呼還有好聽和不好聽?”
“其實是感官上的意義。”
栗海洋笑了笑,解釋道:“畢竟公司很少嘛,叫總經理的也很少,物以稀為貴,我就覺得這稱呼很稀奇。”
這個年代有沒有總經理和經理的稱呼?
當然有,不然怎么翻譯啊。
從建國后便一直有公司制企業,稱呼上都延順了過去的形式。
總經理、副總經理等等。
當然了,就是沒有董事長,也沒有總裁了,這稱呼聽起來就夠資本的。
國內的公司最高管理者就叫總經理,組織內職務則就多了,你都分不清這個主任和那個主任哪個更大。
“我還以為你要說這是進步的體現,是現代化和先進的表征呢。”
李學武玩笑著邊走邊說道:“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我更希望紅星廠從形神兩端共同向集團型企業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