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程的路上,谷維潔邀請李學武乘坐了一輛車,這還是繼上次碼頭分別后,兩人少有的一次聚首。
“三年時間砍掉四萬人。”
她輕輕嘆了一口氣,有些感慨地講道:“京城工業那邊已經提出異議,準備找李主任談話了。”
“談就談嘛。”李學武直白地講道:“是要保住4萬人的飯碗,還是砸了5.8萬人的飯碗,這是選擇題啊。”
“要真是這么簡單就好了——”
谷維潔搖頭苦笑道:“這四萬人還不是分三年分批次,今年就要砍掉兩萬五千人。”
“新京一廠不是決定接收了嗎?”
李學武轉頭看了她一眼,問道:“這個問題出現反復了?”
“沒有,但也得有個過程。”
谷維潔是負責集團組織人事變革的主管領導,她的意見還是很中肯的。
“我們不能急于將這些職工推向其他企業,甚至是社會上,這會引起部分職工的不滿和抵抗情緒的。”
她強調道:“大量的職工進入社會也會引起社會矛盾和問題。”
“既然是企業,就得有責任和擔當,蠻干是不可取的。”
“聽說京城燕山煉油廠全部建成,即將投產了?”
李學武看向她問道:“有沒有請京城工業協調一下,看看他們需不需要工人。”
“你覺得呢?”谷維潔看向他無奈地搖了搖頭,道:“多少年輕人等著回程進廠的信呢,他們還能接收工人?”
“那這件事您得考慮周全。”
李學武認真地講道:“鋼城工業區是按照現代化工業標準建設的。”
“不能說所有工作崗位是固定的,但留出來的富余是給明年即將進入集團的那些畢業生的。”
他語氣堅定地強調道:“既然已經做到這了,您就不要想著再往遼東塞了,除非轉職做礦工。”
“如果卜清芳做的好,或許明年聯合能源就該缺礦工了。”
“我還能等到明年?”
谷維潔瞅了他一眼,自己想要說的話被他給堵住了,實在是不滿。
“鋼城軋鋼廠不能實施三班倒嗎?鋼飛和鋼汽呢?還有電子工業。”
她也是病急亂投醫,胡亂點著名單講道:“今年與沈飛展開合作,零部件生產就沒有想過擴大產能?”
“這都是有計劃的,不是靠堆疊人力資源就能解決的。”
李學武聽得出她話語里的壓力,但還是耐心地解釋道:“合理地調配人力資源是解決企業發展障礙的必要手段。”
“我不是一味地勸你砍掉這部分職工,我能想到的辦法絕對不會藏私。”
“我不管,你得幫我這個忙。”
谷維潔用耍無賴的語氣講道:“三年時間在保證每年不斷有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生入職的情況下再削減一萬五千人的名額,我是黔驢技窮了。”
“連物流和物業這邊我都想過了,怎么安置這些人成了老大難。”
紅星聯合物流發展總公司、紅星物業管理總公司都是新成立的單位。
有新單位就需要用人,這兩家新單位組建以后谷維潔是一個新指標都沒給批。用干部就在現有的組織架構里挑選,沒有合適的就選大學生自己培養。
用工人就只能在現有的優化目標中挑選,要么就等明年的畢業生。
但是再怎么優化和調配都逃不開全集團總人數控制在5.8萬人的標準。
這邊安排一個人,那邊就得淘汰掉一個人,當初制定組織人事變革方案的時候李學武和李懷德就都想過了。
不能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