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醫療工作者的家屬,更應該主動承擔起應有的責任和義務。
不想去上學的原因剛剛李姝已經跟他說了,這種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還是看家長怎么處理。
李學武不會強調自己家庭的特殊,但也不會壓著自己的閨女屈服。
家庭教育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家長不能只顧自己的感受,以自己的人生哲學和處事態度來要求孩子和塵同光。
如果孩子從小就學著隨遇而安,逆來順受,長大以后能有什么主動性。
李學武和顧寧就從來都不會說別的小朋友如何如何,更不會批評李姝說她怎么不學著別的小朋友乖巧。
一個孩子一個樣,家庭條件和環境都不同,如何要求孩子千篇一律。
直白點說,哪個孩子不調皮?哪個孩子不特殊,家長真想要一模一樣的孩子還不可能實現呢,這是個偽命題。
據理力爭是孩童時期對這個世界唯一可以爭取的優秀品質,中庸這種社會學等孩子長大以后再學也不遲。
李學武家里的早飯還算簡單,饅頭、花卷或者窩窩頭,搭配雞蛋、涼拌菜和米粥,米粥多是白米、小米或者棒碴粥。
夏天的飯桌上會增添院子里下來的蘸醬菜,冬日里的飯桌上則多添一道熱菜,如白菜、土豆、豆腐等等。
李學武家里條件很艱苦嗎?不是兩口子賺工資,還有其他收入嘛,怎么還會吃窩窩頭和如此簡單的飯菜呢?
這飯菜質量在這個年代已經算好的了,誰家的家常便飯是大魚大肉啊。
李學武和顧寧的意見一致,那就是細糧也不能多吃,得和粗糧混著來。
李姝的嘴很挑,但有李學武和顧寧做榜樣,她也習慣了吃粗糧。
從小喝牛奶吃雞蛋長大的孩子,智力和身體發育的速度就是比同齡孩子強。
剛開始還看不出來,不到半年時間,李寧的身體素質就超過了李唐,趙雅芳這才繼續給孩子補充雞蛋和牛奶。
李學武留給她的那只雞早就燉湯喝了,家里養的是另買的。
棒梗已經不在大院里養雞,都是母親和老太太在伺候著。
魚蝦是少有的,除非是院里的小子們沒事閑的往海子邊打魚時才會給雞們開葷,否則就是粗糠剩飯,倒也產蛋。
“家里還有沒有雞蛋?”
飯桌上顧寧問了二丫一嘴,又對李學武說道:“都給嫂子帶醫院去吧。”
“不用惦記了,我來辦。”
李學武點點頭,說道:“還能虧著我大侄女咋地?”
“你去了別亂說——”顧寧提醒他道:“嫂子心里挺在意的。”
“她是羨慕咱們有李姝呢。”李學武嘿嘿笑著看了閨女一眼,今天的李姝分外嫻熟,像個大姑娘似的。
顧寧卻知道,只有在她別有所求的時候才會這么安靜,早就等她爸爸回來告狀了。
她早就跟閨女說過了,有事可以講道理,但不許說老師的壞話。
李姝看見媽媽的眼神了,卻陪著小心,不敢太張狂。
其實顧寧從未訓斥過李姝,更沒跟她大喊大叫過,這一點李學武也做到了。
有這樣的父母,李姝也沒有對人大喊大叫發脾氣的時候。
飯桌上能不能訓孩子?
老一輩兒自然不在乎這個,不趕著吃飯的空閑時候教育子女還等什么時候?
見天的忙,不是上班就是家務,哪有時間教育孩子。
可吃飯聽教訓,多數孩子都會落下胃病,這是情緒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