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說你能接收多少人吧。”
李學武懶得再跟徐斯年墨跡,點了他的名強調道:“這不是討價還價。”
“能接收多少,你說。”
徐斯年苦笑道:“我說能接收兩萬,你信嗎?”
“真要接收兩萬人,下半年我們就得喝西北風去了。”
“少扯嘰霸蛋,給你三千人你能安置得了不?”
李學武手指點了點桌面,看了坐在對面的紀久征,眼睛微瞇著。
紀久征沒怎么跟他共過事,即便負責聯合能源總公司時期他經常在遼東工作也沒跟李學武有過太多接觸。
能源總公司受集團領導,主管領導是張勁松,李學武也就占個屬地領導。
不過他很了解李學武的做事風格,當他皺眉的時候就是認真了,在意了。
電話那頭的徐斯年不用看他的表情,從電話里逐漸不耐煩的語氣中就能感受得到李學武的態度。
“三千人安置不了,最多兩千三百人。”他也是實話實說,“我得給明年的職業技術學院留下700個指標。”
“做夢吧,還700人。”
李學武冷笑一聲,道:“給你兩千八百人,指標不用留這么多,能搶著200人我都算你手夠快。”
“萬一指標不夠用怎么辦?”
徐斯年還對付呢,“我這邊急需要船舶制造相關的人才。”
“明年指標不夠我給你要。”
李學武哼聲道:“你那缺人,誰那不缺人,一年才出多少個畢業生。”
“行了,別跟我對付了。”
他不想再聽徐斯年嘮叨,嘴里催促道:“給你一周的時間準備,下周一集團直接找你對接,安置待崗分流人員。”
“提醒你一句啊,領導的意見和要求是妥善安置,別打馬虎眼。”
“碼頭工地需要人呢。”
徐斯年的聲音有點虛,搓了搓臉講道:“我還尋思在那邊擠一擠崗位呢。”
“碼頭工地我用你擠?”
李學武皺眉強調道:“任務就這么多,誰都沒落下,你別扯淡啊。”
“放心,放心,落在我腦門上了,怎么都得安置好,妥善安置。”
徐斯年認命地點點頭,討價還價道:“那明年你多給我要幾個大學生吧。”
“喂?喂?艸,掛的真快!”
李學武手比徐斯年的嘴快,還沒等他繼續討價還價便掛了電話。
端起茶杯灌了一大口,再看向對面的紀久征講道:“你算跑的快,否則也有你一份。”
“呵呵,為組織分憂嘛。”
紀久征像是已經調節好了自己的工作情緒,很坦然地笑了笑。
這一次以集團副秘書長的身份來鋼城是幫助李學武執行人員任職工作。
說是幫助,其實是集團委派他來此表態督促,希望遼東工業管理小組堅決落實待崗工人的分流轉崗和安置工作。
現有崗位淘汰下來的幾萬人有拒絕出京而協調關系前往新京一廠或者京城其他工廠繼續工作的。
也有珍惜紅星鋼鐵集團福利待遇,選擇競崗或者主動調崗的。
無論是競崗失敗,還是主動申請調崗的,集團都得負責兜底。
建筑工程總公司、物流發展總公司、聯合能源開發總公司,這三家用人用工大戶承接了絕大多數分流轉崗人員。
其他三產工業和制造業接收人數比較少,甚至是沒有。
因為這些人就是從制造業和工業系統淘汰下來的,哪有機會回流。
轉崗就意味著再也沒有機會回到車間工作,改為其他工種。
變化工種也意味著公司和待遇都會改變,工人當然不愿意,可沒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