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讓李學武說京城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有出租車的,那他還真說不準。
因為據說從解放前,也就是清朝剛滅亡那會兒就有出租車了,不過那家叫飛燕的汽車行是法國人開的,倒也是京城出租車的鼻祖了。
那時候租車的都是些外國人和國內的上層人士,價格貴得讓普通老百姓望而卻步。
再往后說,李學武就只知道首都汽車公司了,也是集團下來的文件,他這才仔細查了一下對方的歷史。
五一年四月份成立,最初的運營車輛是從各個部門征調來的。
他印象中大街上跑的吉姆、吉斯等毛子車就是掛的首都汽車公司的牌子。
再后來私人也可以干出租車,有能耐的掏噔來太脫拉、斯柯達等這樣的新車型,京城出租車行業很是火了一陣。
李學武記得以前都叫這種出租車為“野雞車”,因為它們沒有固定的停靠點,也沒有專門的管理機構。
還是公私合營以后了,也就是從五十年代開始,出租車行業遇冷了。
頭十年能乘用出租車的有幾個普通老百姓啊,坐公交都覺得貴呢。
那個時候的出租車主要是為重要會議和外事活動服務的,普通老百姓見得著坐不著。
反正李學武小時候,乃至是直到今天他也沒乘用過出租車,怕人家說他燒包。
這個時候出租車的收費方式是按段計費,司機拿的是固定工資,收入并不高,不如大家猜想中的那么風光。
頭十年咱們跟北毛關系還可以的時候,京城的出租車大體是毛子和東歐的,比如華沙和伏爾加什么的。
婁鈺也是那個時候買的進口伏爾加,覺得有錢花不出去得享受享受。
這些年進出口貿易受到了約束,雖然有個別人能繼續享受高級進口轎車,可對于首都汽車公司來說想要出租車換代實在是不容易。
就算這個時候運營的出租車數量不多,可就今天所持有的體量想要實現換車也是不容易的。
越是限制的,進口價格越貴,畢竟不是正規渠道來的嘛。
說京城的出租車司機收入和待遇一般,但羊城的出租車司機不一樣。
五六年,為了配合羊城日益發展的商業、外貿和旅游事業,迎接即將在羊城舉辦的首屆進出口商品交易會,羊城根據上級的建議組建成立了羊城市汽車公司。這是繼京城首都汽車公司之后,國內最早經營出租汽車的公司之一了。
說商業、外貿還能理解,怎么還有旅游啊?那個時候有旅游業嗎?
答案是肯定的,就像后世北朝的特色旅游項目一樣,區別是沒有那么多npc,更沒有人工造景。
“羊汽”在建立之初只有六十多臺運營車輛,跟“首汽”的開局差不多,只是數量上的差不多,質量上可高多了。
“羊汽”的那六十多臺車可全部都是從外國引進的伏爾加、摩力士等歐洲名牌轎車,其中最高檔的要數當時羊城唯一的一輛奔馳轎車,只有足夠級別的貴客才夠資格乘坐。
每次把乘客送到賓館、飯店后,司機可以享受4毛錢標準的1菜1湯、白飯隨便吃的司機餐待遇,而且還可以從公司獲得每次3毛錢的誤餐補助。
因此在這個時代,出租汽車司機是為人尊敬和向往的職業,被譽為港東“三寶”(司機、醫生、賣豬肉的)之一。
為什么李學武要如此詳細地了解京城和羊城的出租車市場和運營情況?
這次來的首汽副總其實是奔著他來的,李懷德同首汽一把談了合作的面,剩下的里子還得由他來負責實現。
這件事本來應該高雅琴負責的,可港城那邊有個重要的合作會議,她早在一周前便飛去港城了,不在家。
他從來不打沒準備的仗,對方早就放出話來了,想要跟他取取經。
京城工業圈里誰不知道紅星鋼鐵集團有個最年輕的領導叫李學武。
除了千杯不醉的梗,還有他支持和幫助李懷德建立今天紅星鋼鐵集團的神話事跡。
這里用神話一點都不夸張,倒不是正式場合的定論,連同千杯不醉一樣,都是私下里聊著聊著扯出來的。
要搞出租車運營,鋼汽是首汽可選的最佳合作伙伴,因為鋼汽的車多啊。
你看吧,要吉普車有紅星羚羊和雙子座,要轎車有白羊座,要摩托車有紅牛和彗星,要面包車有宏運,要客車有鴻途和宏海,可選的車型實在是太多。
就說宏運面包車都有7座、9座和12座三種車型,就別說特種車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