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來也不是為了準備出國,而是集團這邊有工作會議。”
他給炕上坐著的幾人簡單介紹了鋼城的工作,以及正在忙的事情。
爺們幾個就著他的話題說起了閑話,主要還是各自的工作。
“還是你省心啊——”
聽著大哥幾個孩子的情況,李同感慨道:“那些年不白挨累。”
“你大哥當年比你現在難。”
劉茵借著以前的事勸了他,道:“你想吧,那時候經濟不穩定,全家吃喝都指著你大哥。”
“四個孩子都上學,半大小子吃死老子,還得給我們家貼補呢。”
她說的都是實話,也是真心話,能伺候李順也是真心的。
憑什么?
就憑那些年最苦的時候,李順能從家里的口糧掰出一份來給她家里。
那時候李學武的姥姥還活著呢,只是身體不好,經常吃藥。
李家就是大夫,這藥錢能省下不少,可李學武的姥爺干活要耽誤啊。
啥叫上班?
不上班老請假,哪有那么多工資,開不出工資來可不就挨餓嘛。
劉茵其實早就跟李順商量過了,要接父母來這邊養,李順也是同意了的。
是她們家老太太不同意,說了就算是死也得死在家里。
后世有沒有這個說法不知道,但這個時候老人一上歲數就不串門了。
你要說家里親戚孩子結婚,老人能不去就不去,就算親自來接也不去。
怕有這個風險,不想去討人嫌。
你說有沒有點背的?
真要死在人家怎么算啊,大喜事由著你躺在地上,日子還過不過了?
這個時候的老年人都有這個自覺,知道自己身體不好,輕易不會離開家。
也有那沒臉沒皮的,哪都想去,尤其是親孫子、孫女,或者外孫子外孫女,結果就影響人家結婚的大喜事了。
是,自己的晚輩,說也說不出什么來,可也是一輩子的大事。
李學武的姥姥就不來,任由李順和劉茵怎么接都不來,結果真就死在家里了。
也是有感于母親的倔強,又悲傷子欲養而親不待,劉茵發了狠,這才把老爹從鄉下接來了家里。
大姥來家里了,李順這才停了給那邊的貼補,不然哪年都不落下。
你都說李順工資不少,剛開始獻醫獻方那會兒就能賺五十多塊錢,后來慢慢漲到了現在的七十多塊錢。
有人不理解李順賺這么多工資怎么還不夠用,家里的日子過的緊巴巴的。
生活賬架不住算,一算哪哪都要錢。
劉茵也是跟著他相濡以沫從苦日子過來的,自然深有體會。
一邊包著餃子,一邊說起了過去的生活,以及曾經遭遇過的困難。
她說這些不是為了倒苦水,更不是為了說自己辛苦,而是勸李同,也是說給兒女們的。
不能說李學文哥幾個不記得小時候的事,是現在的生活好了,不能忘記過去吃過的苦。
屋里幾個爺們都聽著,老太太時不時地也說幾句,對比現在的好生活,氣氛倒不覺得苦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