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劉太醫開了些提神醒腦、耳聰目明的干茶包,讓柳嬤嬤有時候泡點溫茶給季睿喝。
“”柳嬤嬤神色復雜地接過藥茶包,又不確定地問了句“劉太醫,這頭疼,真的,沒問題嗎”
真的不是身體出了毛病
那怎么可能一讀書就頭疼
劉太醫也知道,這事兒吧,換誰來都不容易接受,要說柳嬤嬤沒點猜測是不可能的,但肯定還要經歷一段自欺欺人的時間,也許接下來還要想方設法證明,福寧小郡王就算不是天才神童,也是能讀得好書的。
這種事兒劉太醫還真見過不少了。
畢竟是古代兒科專家,這種專攻兒科的醫療大家在古代可是很稀少的,從他進太醫院起,就沒少被各京官勛貴請去看診。
太醫是給皇室服務的,當然不是大臣們想請就能請的,不過可以去向皇上和皇后求個恩典。
對一二品朝廷大員、宗室勛貴來說,求個小恩典,不難。
劉太醫這種稀少的兒科專家,可以說是勛貴之家的常客。
因為啊
這些勛貴之家啊,大多靠著祖輩余蔭,有出息有追求的后輩不多。
倒是嬌生慣養,養得奢靡成性,貪玩好懶,長大后變成盛京城出了名的紈绔和敗家子的有不少。
無一例外,小時候都因為不想讀書,讀不進去書,鬧過頭疼腦熱的毛病出來。
有的是裝的,有的是真讀不進書,一讀就渾身難受,這也不是病,就是
像福寧小郡王這樣,不適合讀書罷了。
對他們來說,讀書真跟要了命一樣難受。這種,后邊兒再怎么掰,都掰不成才的。
當然,對于那些勛貴子弟,還有福寧小郡王來說,就算讀不好書,也能過一輩子富貴閑人生活,只是對于長輩來說,一時接受不能。
更多的是一直都接受不了,反而忽略了教養孩子品性,結果就養出了紈绔子和敗家子。
劉太醫可是認識盛京城大半紈绔子、敗家子。
小時候都在他手上看過病的。
在想想剛才,福寧小郡王蹙著小眉頭,忍著不適,乖巧地跟著柳嬤嬤念書,卻越念越難受,最后都磕磕絆絆,語不成句了才實在忍受不了了。
這
偏偏福寧小郡王是那最棘手的情況。
他不是裝的,他是真念不進書啊。
這才是家長們最難接受的,你要說生性頑劣、好動,耐不住性子讀書,只要不慣孩子,壓一壓還能成型,但是福寧小郡王這種情況就
柳嬤嬤擰著眉,不明白劉太醫在想什么,怎么用那種眼神看著她家小郡王。
季睿正被兩個大人支到一邊兒用糕點,吃得小腳一個勁兒晃蕩,瞧著可愛又天真,靈動的眉目間還有一股尋常孩童少有的靈慧勁兒。
這樣的孩子,劉太醫憑什么用
柳嬤嬤深吸一口氣,打斷劉太醫的思緒,語氣沉沉地問道“劉太醫,可是有什么想說的”
見柳嬤嬤眼神不善,劉太醫輕咳一聲,“沒,沒有”
說到這,劉太醫又頓住,他其實對福寧小郡王觀感不錯,還有些許疼惜的,所以真不想以后在盛京城紈绔子隊伍里見到他。
畢竟,這孩子除了讀不好書,其他看著多好啊。
想到季睿以后也許也要斗雞摸狗、街頭稱霸、或流連青樓楚館、或賭坊戲樓、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