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如此,多布羅加和熱那亞還是簽署了一個貿易協議。他向弗朗西斯科下了一批克拉克帆船的訂單,同時出高價讓他們招募一批工匠。
這說好聽點是招募工匠,難聽點就是販賣人口。畢竟彼得也沒有說這些工匠來路如何,只說越多越好。
既然如此,那么就讓他們不客氣了。畢竟神羅、法國還有意大利的這些公國中多的是,可以的話也能招募過來。
簽訂條約后,康斯坦察的航路可以延伸到卡法等熱那亞殖民地。其生產的糧食、蜂蜜、食鹽等作物也可以大量出口,并開通了另一條貨物進口通道。這也就為彼得增加了收入。
分割線
奧斯曼的巴耶濟德沒有閑著。此時他將目光放在君士坦丁堡和安納托利亞。
幾個突厥貝伊國面對龐大的奧斯曼帝國聯合起來,其中以卡拉曼最為積極,這是巴耶濟德的主要打擊目標。
卡拉曼人據說屬突厥游牧民的阿夫薩爾部落,很早即信奉伊斯蘭教,居住在安納托利亞的中部。原為科尼亞的塞爾柱蘇丹國的臣屬國,曾稱臣于埃及和敘利亞的馬木留克王朝。后來建立獨立國家,控制安納托利亞的中部和南部。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卡拉曼人是奧斯曼人最強勁的對手。
面對巴爾干,巴耶濟德派出老將蘇萊曼帕夏,繼續攻打保加利亞。
米爾恰覺得機會來了,為了增加勝算,他還招募了一支雇傭兵。
雇傭兵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代。當時,古希臘人曾經雇用馬其頓人保衛自己的首都;而羅馬人為保衛自己的帝國也曾使用過日耳曼部落打擊來自東方的敵人;中世紀期間,軍隊以貴族領主和騎士與領民組成的民兵團構成,職業軍人組成的自由傭兵團成為重要的輔助戰力,但和平期間傭兵失業便成為強盜團體,造成許多社會問題。
雖然在影視劇中,往往是主角隨便找幾個人,就湊成了一個優秀的傭兵團隊,而湊巧這些人又都各有特長。但歷史上,真實的雇傭兵征召是一件正式且復雜的事情,絕不是隨便找些社會閑散人員就可以的。中世紀的歐洲是封建社會,國王是最大的領主,之后層層分封,從顯貴的公爵到普通的騎士,不一而足。當時沒有現在的常備軍制度,要打仗的話只能靠臨時征召的封臣或者雇傭兵。而根據封建義務,封臣的服役地域和期限往往有限,所以對于中世紀的很多好戰的君王來說,雇傭兵就成了最好的選擇。
在這種情況下,國王或者大貴族會向國內外的某些特定對象發出征召合同,合同中一般具體規定了人數、傭金以及服役期限等。這些人一般都是有多次戰斗經驗的低級貴族或者騎士,他們有能力召集到足夠的人手,后者一般都是他們之前的軍中袍澤。這些騎士們之后會分別與雇傭兵簽訂合同。
在巴爾干的雇傭兵,其成員一般包括日耳曼人、匈牙利人、哥薩克人、意大利人、塞爾維亞人、保加利亞人和阿爾巴尼亞人等。而米爾恰決定招募一些,畢竟他們的經驗豐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