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此情景,羅曼也只能答應他們。自己帶著軍隊緩慢在后面跟進。
瓦拉幾亞士兵且戰且退,摩爾多瓦騎兵步步緊逼。在撤退到一定地段,在后面的青銅火炮、火槍和弩箭全部發力。狠狠的攻擊敵軍。
摩爾多瓦騎兵被打了個措手不及,緊接著那些步兵也遭了殃。因為米爾恰已經下令全軍進攻,整個瓦拉幾亞軍隊已經壓了上來,形成泰山壓頂之勢。
大量的敵軍壓了上來,羅曼才意識到上當了。他趕緊命令軍隊撤退,可是向后看去,瓦拉幾亞騎兵不知道什么時候圍了上來。
原來是米爾恰早就想到對方會用這個招式,所以就先發制人,自己先敗退,將敵軍引入包圍圈,然后再命令隱藏的騎兵出現包圍。
羅曼組織了幾次突圍,但都沒有成功。而恐慌的情緒也在軍中蔓延,不少農兵都開始了逃跑,隨著越來越多的士兵丟下武器,崩潰終于開始了。
瓦拉幾亞軍隊像砍瓜切菜那樣收割了摩爾多瓦軍隊,而羅曼本人也在戰斗中一個弓箭兵射殺。
整場戰斗持續了一天,摩爾多瓦軍隊全軍覆沒,而瓦拉幾亞軍隊只損失了300人。這也是因為摩爾多瓦沒有發展起來
米爾恰用行動捍衛了自己的王冠,很快他回到蘇恰瓦,那些戰俘走在前面,證明了他的勝利。
當然,羅曼的尸體也被抬了回來。那些波雅爾全部不敢說話,有一兩個貴族直接痛斥其無恥,直接被下大獄。
隨后,米爾恰在蘇恰瓦正式加冕為摩爾多瓦大公。瓦拉幾亞和摩爾多瓦聯合公國成立,這個事件被在東歐歷史上是重要的一筆,因為這是改變這片大地未來走向的第一步。
緊接著,米爾恰宣布了免稅、分封等命令。一些支持他的波雅爾獲得了不少土地,而中立派也被分封。
同時,米爾恰還將摩爾多瓦政府的所在地從蘇恰瓦,搬到雅西。因為蘇恰瓦距離波蘭太近,況且也是阻礙太多,如果搬遷到中部的雅西,阻力就會小很多。
并且,摩爾多瓦太落后了,即使跟瓦拉幾亞比也是很落后。只有在海邊的城鎮要塞和蘇恰瓦才有一點城鎮化的感覺。
從1359年脫離匈牙利獨立以來,摩爾多瓦就一直發展自己的經濟。在80年代還鑄造了自己的貨幣,雖然有了一批活躍外貿的商人,但內部經濟系統還是很粗糙。畜牧業是當地最大的產業,其次就是糧食種植,釀酒、養蜂這兩個產業是為數不多的經濟產業。
雖然很低,但發展潛力很大,米爾恰想到了自己的那個兒子,他是搞經濟的一把好手。有他幫忙,摩爾多瓦也能夠坐上經濟發展的車道。
而且,摩爾多瓦與瓦拉幾亞合并,好處也很多。首先,兩國之間的貨物流通不用交關稅了,這樣商品的價格就下降了,兩國民眾都能夠買到必需品。
其次,前往波蘭立陶宛和羅斯各公國做生意的商隊也少交一些稅。并且他們也可以在兩國國內自由流動,這豐富了地區經濟,也促進了兩地民眾的交流。
當然,兩國合并,壞處也有不少。主要是多了波蘭和立陶宛兩個鄰國,需要分出一部分士兵駐守在三國邊境。另外與匈牙利的邊境也多出一倍,這些地區的防務就是一個大工作,但既然米爾恰和彼得選擇了這條路,那么就必須走下去。不管前面是什么。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