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含銀量,已經是真正的銀幣了。他將代替那些繁瑣的貨幣,成為瓦拉幾亞和摩爾多瓦的貨幣。
除了銀幣,鑄幣廠還鑄造了銅幣。除去金銀銅價比和成色兌換問題,一枚銀幣可以兌換20枚銅幣。
“大人,新錢幣叫什么名字呢”一旁的侍從問。
彼得想都沒想,就說。
“列伊和巴尼,就叫這兩個名字吧。”
列伊是獅子的意思,巴尼是錢的意思。這樣的意思已經夠直白了。
“讓鑄幣廠開足馬力,貨幣的使用量還是很大的。”
“遵命”
彼得的想法非常明顯,那就是統一國內的貨幣。至于為什么沒有金幣,因為現在還用不到,杜卡特和弗洛林暫時夠用了。
大量的銀礦石和銅礦石被送入鑄幣廠,他們被加工成列伊和巴尼。隨后通過各種渠道流入民眾的手中。
而同時,在摩爾多瓦和多布羅加,街頭公告員也宣讀了領主和總督的命令。
民眾全都半信半疑,他們生怕這是什么詭計。讓領主將他們好不容易積攢的財富給弄走。
這樣下去可不行,民眾不接受新的貨幣,那么其他也就進行不下去。為此,彼得讓他所成立的機構將一半的儲備金換成列伊。同時讓康斯坦察、圖爾恰等港口地區率先使用列伊和巴尼。
康斯坦察是最先開始接受列伊和巴尼的,因為當地商會開始支付列伊,而兌換貨幣處也開始擺出列伊的兌換。
“列伊,看起來份量很足。”一個兌換后的商人說道。
“當然,這完全按照威尼斯的銀幣成分打造的。即使銀的來源多么緊缺,但我們仁慈的領主仍然打造了足值的貨幣。”
足值的列伊很快得到了商人的支持,列伊成為了多布羅加的主要貨幣,商人和普通百姓大量使用列伊和巴尼。這讓鑄幣廠一時間有些忙不過來,為了鑄造足夠的貨幣,銀礦的開采也加大了。
各行各業都缺乏足夠的工匠,而這也讓國外一些人看到機會。蘇茲達爾大公國和金帳汗國的一些工匠與立陶宛大公國的民眾一起來到了摩爾多瓦。
此時的金帳汗國快要滅亡,脫脫迷失和帖木兒的爭斗將整個伏爾加河中下游弄的天翻地覆。那些受到控制的工匠自然也向西逃離,而摩爾多瓦正是他們的目標之一。
彼得就像莫斯科大公德米特里一樣,積蓄自己的力量,然后在必要時給予致命一擊。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