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會也不強求,只是繼續說動工匠前往。一些玻璃工匠見在波西米亞出頭無望,也前往瓦拉幾亞。這一路上肯定是困難重重,但好歹還有機會出人頭地。
而在北意大利地區,商會的目標則是威尼斯的穆拉諾島。這里擁有整個威尼斯的玻璃工匠。
14世紀開始,穆拉諾開始出口玻璃制品,以其玻璃珠、玻璃鏡子和玻璃吊燈聞名。
玻璃工匠很快成為穆拉諾島上的顯赫的公民,他們被允許佩劍,并享有豁免權,他們的女兒可以嫁入威尼斯豪門。穆拉諾的玻璃師對威尼斯如此重要,穆拉諾玻璃師傅被禁止離開威尼斯共和國。但還是有人冒險移民去了尼德蘭等地。
而且,穆拉諾島不是一個島嶼。他名義上是島,其實是群島,島與島之間由橋梁連接,形同一島。要想將這里的工匠帶出,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當然,移民來源最多的還是要屬金帳汗國。由克里米亞韃靼人定期對斯拉夫人和瓦拉幾亞人進行捕捉,讓他們開始移民到摩爾多瓦。他們在德涅斯特河附近從事生產,大大充實了邊境人口,亞歷山德魯利用德涅斯特河構成防線,以阻止游牧部落的侵襲。
這些移民充實了摩爾多瓦的東部地區,耕地很快就開墾出來。一些逃過一劫的野花在田埂上開放,孩子們在田地中玩耍,村莊的教堂響起祈禱的聲音。
德涅斯特河沿岸形成了大大小小數百個定居點,接著河流運輸,這些定居點很快組成一些城鎮。每個月特定時候,會有一些商人來到這里出售生活用品。
食鹽成了各個城鎮村莊的最大購買品,因為需要在冬天利用食鹽保存肉類。而所有的制鹽廠都掌握在總督手中,不管是粗鹽精鹽都有。而每年向國內外出售食鹽,就是一筆巨款。
彼得也開征了鹽稅,不管價格多少,每售出一公斤食鹽,就得按固定比例上交利潤。這也是瓦拉幾亞第一個間接稅,最后的負擔肯定是轉移到了百姓身上。而這也是不少國家的常用稅種。
漢薩同盟的商人也來到了摩爾多瓦,他們在雅西、蘇恰瓦等地交易,最遠到達了康斯坦察。糧食、食鹽、麥芽糖、麻布等都是貿易中的物品,康斯坦察出現了手工制造業的新增長,包括木匠業、制革業、編織業和金屬加工業。奢侈品工業第一次出現在這里,熱那亞商人在這里占不到一點便宜。只能老老實實的交稅做生意。
北多布羅加已經成為君士坦丁堡的第二個糧食供應基地,在瓦爾納被奧斯曼攻擊劫掠的情況下,康斯坦察負責大部分的君堡糧食供應。利用貿易得來的錢財,彼得開始大規模的招募人才和擴充軍備。以至于不少人私下說瓦拉幾亞有兩個統治者,一個是米爾恰,另一個是他的兒子。
米爾恰也不生氣,父親與兒子共治國家可是很常見的。東羅馬帝國不是有個共治皇帝嗎,要不是希望彼得能夠歷練歷練,他早就將他弄為共治者了。現在讓他出任摩爾多瓦總督,也算是變相共治。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