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去援助保加利亞,結果退了回去
雅西的定居人口增長的很快,在兩國沒合并前,這里只有不到一千人。彼得主政后,雅西的人口快速增加到2000人,并且還在不斷上漲。
集市等公共建筑的完成促進了商業繁榮,摩爾多瓦的商旅來的更多。手工業開始增長,摩爾多瓦各地通過道路聯系在一起。
經濟、軍事都正在改革,那么下一步該政治上的了。
早在多布羅加時,彼得在俄國彼得大帝的基礎上制訂了一個縮小版官秩表。將一些官職分成一到六級,一級最小,六級最大。并且首次由考試來選拔任用,不過即使通過,也要從底層做起。
軍隊也是一樣,彼得設定十級軍銜。包括將軍、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上士、中士、下士。剛出來時所有人都莫名其妙,但軍隊可是非常歡迎軍銜制,這樣就可以按功取仕,他們的地位也會相應的上升。
外國人也可以參加考試或者軍隊,但必須要加一門本地語言考試,升遷速度也比本國人慢。
不要以為這就直接進入官僚統治了,要知道這樣的考試只是三年一次,并且參加考試的還得自己負擔路費。這個費用可不是誰都能負擔起的,所以雖然開了一個社會流動空間,但非常小。
而賓杰里抗擊韃靼人的消息也傳到克里米亞地區,一些斯拉夫人、魯塞尼亞人等來到這里。他們會為這個國家不斷付出努力和汗水。
在此期間,匈牙利終于出手了。西吉斯蒙德帶領兩萬大軍南下幫助保加利亞,米爾恰也帶兵五千共同前往。
不過,與其說是幫助。不如說是旅游,米爾恰只負責物資運輸,人家生怕他的威望高過這個匈牙利國王。
這也讓米爾恰可以去干干別的事,比如,試圖掌控維丁。
維丁的統治者是前任保加利亞沙皇伊萬亞歷山大的兒子,現任沙皇的兄弟,今年是他統治的第36個年頭。
但他統治下的維丁實在是水深火熱,先是被匈牙利占領,然后是塞爾維亞,接著是奧斯曼。換成誰也受不了。
更何況,匈牙利是天主教,奧斯曼是天方教,塞爾維亞雖然也是東正教但已經是奧斯曼的附庸。這種情況下,滅亡是遲早的事。
維丁內部分成好幾個派別,第一個是改信天主教,請求匈牙利保護;第二個是效仿塞爾維亞,投靠奧斯曼;第三就是繼續維持東正教教義,同時對抗奧斯曼和匈牙利。
本來第三派是勢力最小的,但是瓦拉幾亞的崛起讓他們看到了希望。特別是吞并摩爾多瓦后,一些人決定邀請米爾恰大公入主維丁。
他們在維丁不遠的地方洛姆組成了政治聯盟,其主要成員是小貴族和市民階層,他們認為只有加入瓦拉幾亞,才能保住信仰和財產。
當米爾恰的軍隊進入維丁后,洛姆聯盟也派人與其接觸。
“你是說,維丁的市民愿意讓這座城市置于瓦拉幾亞的統治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