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雙方出招
“所有軍隊加速前進,一定要在最短的時間趕到尼什。”
尼什是歐洲和巴爾干半島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是連接東西方世界的重要通道。奧斯曼入侵時也是走的這里,戰略地位非常重要。
塞爾維亞統治者斯特凡拉扎列維奇沒想到對方來的這么快。顧不上宗主國的命令,直接帶領所有軍隊前去尼什抵抗瓦拉幾亞。
米爾恰直接對塞爾維亞的財富進行沒收,并且將所獲得的戰利品全部分發給士兵,其士氣高昂,很快就來到了南摩拉瓦河。維丁輕騎兵在這里遭遇到了塞爾維亞的偵察部隊。
騎兵部隊剿滅了這支偵察兵,但還是有一個跑了回去。告訴君主瓦拉幾亞軍隊來了。
“什么,來的這么快”
“是的,而且馬上就要到這里了。”
拉扎列維奇也算穩重,他馬上召集群臣商議,然后自己再拿主意。
“陛下,我建議堅守尼什。只要持續一個月,等到奧斯曼軍隊前來,就可以打敗他們。”
此時塞爾維亞的軍隊還沒集結完畢,他們在數量上占不到優勢。依靠城堡圍墻防守是最好的選擇。
不過別人不這么想,另一個騎士德揚諾維奇就說現在應該趁著對方立足未穩發動進攻。
他的理由也很充分,現在的塞爾維亞軍隊大部分是騎兵。而且擁有五千的重裝騎兵,只要沖鋒,就能夠將對方的軍陣撕碎。
這下問題就出現了,雙方都很有道理。但不能都使用,這就得看拉扎列維奇的決斷了。
米爾恰屯軍在距離尼什三十公里的阿萊克西納茨。他需要等待火炮和補給的運輸,同時也在制訂下一次的作戰計劃。
塞爾維亞的盔甲成為米爾恰的難題,普通的箭矢造成不了傷害,威力巨大的火炮彈藥補給還在路上。
面對重裝騎兵,米爾恰也沒有好辦法。只是多挖拒馬和陷阱進行防備。
雙方都知道對峙不可能長久,米爾恰是因為提防奧斯曼,拉扎列維奇是因為敵軍占領的地方正好處在克魯舍瓦茨和尼什的中間,現在兩地的聯系和士兵只能依靠水路運送。
他們都耗不起,就看誰先沉不住氣。
瓦拉幾亞、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奧斯曼四國在這個冬天上演了一場四國演義。大量的軍隊在巴爾干上四處游走,尋找著機會。
而保加利亞的那位也終于行動了,他直接宣布將北狩尼科波利斯,他慫了。誰都沒想到是這么個情況,根據劇本應該會在特爾沃諾堅守才對
奧斯曼也開始行動,蘇萊曼帕夏帶領一萬五千人北上瓦爾納。
實際上,蘇萊曼只拿一萬人就北上了。因為他等不及要掙回臉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