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農奴,米爾恰最終還是和波雅爾進行妥協。農奴可以花錢贖身,也可以通過領主的“仁慈”來獲得自由,但如果要繼續耕種土地,要向領主繳納地租。
和其他國家相比這已經是非常寬容了。而向東看,在從基輔公國衰落到莫斯科公國崛起的這段歷史中,外敵入侵、內戰、旱災、傳染病和其他災難頻繁發生,這就加深了農民對地主的依賴和地主對農民的束縛。漸漸地,農民每年僅有一次離開主人外出的機會,時間是秋末的圣喬治節前后。當然,這樣做的前提是他們的債務已付清。
蒙古人的勒索進一步加重了羅斯經濟的貧困。正如柳巴夫斯基所說“一條巨大的寄生蟲寄生在東北羅斯人民的肌體內;它吸吮身體中的養分,長期消耗他的體力,并不時地在他的體內制造混亂。”除了蒙古征服和勒索的影響之外,黑死病也于14世紀中期抵達了俄羅斯東北部,并在接下來的一百年中一再發作。羅斯的人口損失慘重。
經濟的發展也要有相應的上層建筑和法律,米爾恰將全國分成28個省。高官由大公任命,并效忠于大公。
而在大公不在期間,參政院負責國內的日常事務。當然大公的一切命令都得執行。
彼得自然也是負責商務貿易方面,為了支持改革,他將四個口岸的關稅全部上交。這讓米爾恰非常感動。
彼得的權勢僅次于大公,為了增加收入,開始對食鹽進行國家壟斷。同時他也是唯一可以進行食鹽生產和貿易的波雅爾,其利潤可是非常大的。
而對于絕大多數民眾而言,農業是他們經濟生活的中心。黑麥、小麥、燕麥、大麥和小米構成了基本的農作物。農業技術和東歐差不多。農業器具包括木犁、鐵犁、耙子、長柄大鐮刀和小鐮刀。另外,養牛、種植蔬菜,捕獵、養魚、養蜂和更專業化的農作物如亞麻的種植等,也都是重要的農活。
商業的發展比農業快,公國出口農產品和手工業品、進口奢侈品,加上其他稅收,還可以過得去。
至于文化,雖然公國的藝術文學建筑發展很快,但和西歐和君堡比還是差些。
對于新首都的大教堂,在設計上還沒有結果。因為設計圖還在規劃,首都可不能馬虎,但現在戰爭時期,等結束再說。
有些文化的人基本都是從康斯坦察學院出來的,他們將民眾口口相傳的故事整編成書,然后通過吟游詩人傳播各地。康斯坦察圖書館是當地最大的圖書館,里面收藏的書籍是最多的。
在各種民間作者和文學家的共同推動下,各種文學形式均取得發展,具有幽默感的詩歌、寓言故事、詩體故事、韻文編年史、游記、滑稽劇、諷刺雜文等文學題材流行開來。一些經過整理的民間故事和童話、歷史著作、宣揚倫理道德及描述各地奇聞逸事的故事等文學作品,受到文人學者和普通群眾的歡迎。
至于美術則總體上遵從拜占庭傳統,同時也發展和保留了各自的特點。中世紀常見的繪畫有三類,即壁畫、圣像和插圖。壁畫一般繪于教堂的內墻和拱頂,也有的繪在外墻墻面上;圣像則一般繪制于祭壇和中殿之間的木制鑲板上;插圖多以裝飾紋樣的形式出現在宗教書稿和文獻中,有時在宗教著作以外的書籍中也可見到。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