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引誘敵軍出來,巴耶濟德命令軍隊去叫罵。說彼得是膽小鬼,不敢出來是因為被奧斯曼嚇破了膽。
彼得聽著他們的話,一點表情都沒有。只是自顧自的看著地圖。
“窮途末路的人才會大吼大叫。”
彼得繼續維持堅清壁野的政策,同時派人擾亂奧斯曼的補給線。更重要的是,由于衛生問題,奧斯曼營地爆發疫病。不少人都沒了。
巴耶濟德也堅持不住了,在連續損失兩位帕夏和大量士兵后,下達了撤退的命令。
這是巴耶濟德的屈辱,他從來就沒有這樣憋屈過。同時他也把彼得給詛咒了好幾遍,認為是他不敢出戰才使得他們損失慘重。
而回去又是一個損失,奧斯曼在彼得的運動戰中逐漸損失。而巴耶濟德也沒有一點辦法。
而在南部,米爾恰的軍隊也順利攻占了布爾加斯。因為城內的大部分守軍都被巴耶濟德給拿走了,現在守城的已經不到2000人,米爾恰不費什么力量就拿下了它。
索菲亞、布爾加斯兩座城鎮淪陷,可以說自穆拉德一世開始的奧斯曼擴張徹底付諸東流。同時,奧斯曼的軍隊也回不去了。
分割線
好了,將目光轉向別處。瓦拉幾亞大破奧斯曼軍隊的消息也傳到了歐洲其他地方。匈牙利國王認為需要一場十字軍來將奧斯曼徹底打出巴爾干,而威尼斯也擔憂奧斯曼帝國會控制巴爾干半島,包括威尼斯在摩里亞和達爾馬提亞的屬地,這會削弱威尼斯對亞得里亞海、愛奧尼亞海及愛琴海的影響力。
熱那亞則擔憂如果奧斯曼帝國控制了多瑙河和土耳其海峽,他們最終會壟斷了歐洲至黑海的貿易路線。熱那亞在黑海掌有卡法、錫諾普及阿馬斯拉。熱那亞人還控制著君士坦丁堡金角灣北方的加拉塔,巴耶濟德一世就曾經對加拉塔發動過進攻。
即使西方教會大分裂將教宗的職位一分為二,亞維農與羅馬的教宗互相對立,而且教宗號召十字軍東征的權力早已遠去,羅馬教宗仍號召十字軍抵抗土耳其人。
與此同時,十字軍的組成還有一個關鍵因素英格蘭理查二世與法國查理六世的百年戰爭及勃艮第公爵菲利普二世的支持。1389年,百年戰爭進入了周期性的休戰,為此,十字軍的話題再次增長。
為了增加勝算,西吉斯蒙德指派四名爵士及一名主教到巴黎的宮廷描述“40000名”土耳其人掠奪和危及基督教領地,并代表匈牙利的西吉斯蒙德求援。查理六世透過通婚已與英國達成和約,于是回復作為“基督教國王們的領袖”,他有責任保護基督教及教訓巴耶濟德一世。法國貴族均熱切地響應。法國騎士統帥阿圖瓦的菲利普和法國元帥讓勒邁格雷都稱參加十字軍是“勇士”的職責。
勃艮第公爵菲利普原本計劃與岡特的約翰和路易一世一起領導十字軍,但計劃最終流產,菲利普稱與英國的和約表明英國須參加十字軍,但恐怕那是因為沒有人愿意離開帝位的左右,而其他帝位競爭者卻在帝位左右。菲利普指派其長子約翰訥韋爾為名義統帥,公爵可能認為其長子及次子厄和布錫考特當時不足35歲,缺乏必要的經驗,故任命了國土上最具經驗的戰士及政治家、庫西堡公爵昂蓋朗七世為約翰的“首席顧問”。
訥韋爾身邊有一大堆的“顧問”,還有一些杰出的法國領主,訥韋爾可“在認為合適的時候咨詢他們”,這是因為中世紀的戰士不了解統一指揮的概念。
他們的主要目標為將奧斯曼帝國逐出巴爾干半島,解君士坦丁堡之圍,然后攻入小亞細亞半島與黎凡特地區,從馬穆魯克蘇丹國手中收復圣地耶路撒冷,然后乘船返回。雖然十字軍的目標很遠大,但是他們的行為卻很讓人不恥。十字軍缺乏統一指揮,軍紀松散,沿途燒殺搶掠,且極度輕視奧斯曼帝國,沒有攜帶攻城器械。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