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旅行的準備工作
彼得呆在房間了,準備著自己的行程。借著平叛的功勞,米爾恰最終同意了請求,并向西方派遣一個龐大的代表團與各國交好。彼得也在其中,身份是一位外交隨從。
保加利亞的事情都已交代清楚,經費也充足,就是接下來只能靠自己了。
“大人,我們先去哪里”尼古拉開始詢問。
“先去貝爾格萊德,然后去布達。”
貝爾格萊德曾被匈牙利贈送給塞爾維亞,之后又回到匈牙利手中。這也是巴爾干最堅固的城鎮之一。
在忙碌了好幾年后,彼得終于可以去見見他心心所念的西歐了,他需要從這些國家中學習新的生產方式和技術,并利用在瓦拉幾亞。
當然,那位佛羅倫薩朋友自然而然的與彼得一同前去,因為彼得答應去佛羅倫薩看看。這讓他興奮的不行。
“殿下我保證,您一定會看到最好的城市。”
“好呀。”他早就想看看這個地方了,文藝復興的中心之一,還誕生了那個影響幾百年的銀行家族。不知道現在是什么樣的。
而在旅行日到來的期間,彼得還在處理國內事務。對于新首都剩下的建設,彼得提出要繼續建設,要與君堡媲美,要容納大量的人口。
正好抄家抄出了不少錢,就將其投入進去也就順理成章了。有了這些錢,雇傭的人數整整多了一倍,這其中包括不少從君堡和威尼斯來的藝術家,為了獲得訂單,他們都要打出十二分的努力才行,可見競爭之激烈。
盡管米爾恰和彼得極力推動國家建設,但那場腥風血雨還是成為酒館中談話,一些人喜歡拿這種事高談闊論。
“真是狠呀,幾十個貴族都給砍了,那個領頭的足足砍了六下。”
“六下,他的脖子是鐵做的嗎”
酒館內,兩個酒客你一言我一句的說著。這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鳴,雖然罪無可恕,但大公也是真狠。說殺就殺,絲毫不會覺得出亂。
“這是當然的,你們想想,這些貴族仗著自己的出身,哪一個不是有人命,哪一個沒有掠奪財產。早就該這樣了。”
一些人對大公的手段拍手叫好,沒了這些貴族,那么自己的活動就可以變得更大。再也不用看他們的臉色了。
打擊貴族勢力促進了官僚政治的發展,稅收、軍隊、地方都開始有了專門的官吏負責。貴族參與地方的政治勢力開始縮小,軍閥產生的可能性也開始減小。
而為了安撫剩下的波雅爾,米爾恰在經濟上給予非常大的優惠,創辦的工商業有一定的稅收減免,并且還有一些經濟特權。
波雅爾在工商業上的活動在叛亂后又開始活躍,他們和商人開始瓜分那些死去的人的份額。紡織、絲綢、葡萄酒、海運等都有份額,而商人也不遑多讓,以康斯坦察為基地向內外擴張。大有趕超熱那亞的勢頭。
一些新興的產業開始出現,比如棉紡織業,從國外購買棉花再紡織成布匹后出售。這樣的操作在平常不過了,16世紀的神羅富豪富格爾家族就是這么起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