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波西米亞地區的經濟較為發達,是作為教皇收受錢財的一個重要地區,兩個地區的教皇都在爭奪,因而教會長期的分裂以及對波西米亞地區的民眾的剝削,人們喪失了對這種宗教的信仰和信任,宗教的威信也逐漸消失了,不滿成為了民眾對教會的最主要情緒。
而且波西米亞并不僅僅只有本地人生活著,還有一些德意志人在此生活,當地的統治者就將國內的一些重要職位都給了德國人。
但是他們并沒有投桃報李,而是將自己國家的文化進行強制教學和傳播,改變了波西米亞人原有的生活學習方式和內容,這就導致了波西米亞的社會矛盾和民族矛盾都十分尖銳。
其實擴大疆域改變文化也沒有什么錯,但方法要用對。一直往死里壓榨自然會引起不滿,但他們一直沒有學到教訓。
作為波西米亞的第二大城市,布爾諾的紡織和金屬加工業比較發達。這里也有不少手藝高超的工匠,但他們也能在這里過上較好的生活,所以拒絕了前往東方的邀請。
當然了,只有極少的農民擁有自由定居權,所以要去東方碰運氣的都是那些城市中的窮人。
接下來彼得的目標就是波西米亞的首都布拉格,但這又是二百公里的路程。還得繼續走才行。
和那位彼得相比,他的旅途實在是不行。畢竟在這個年代,工業技術還沒有拉開距離,最先進的地方也就是意大利和君堡,其他地方其實是一個樣子而已。
維也納一開始也是彼得的目的地,但是覺得不妥,就不去了。他只需要到布拉格就行了,之后就去第戎和巴黎看看,最后坐船去阿拉貢和意大利。
分割線
瓦拉幾亞打敗奧斯曼簽訂和約的消息確實傳到這里,但也只限于上層統治者,底層民眾是無從得知的。因為他們建立的天主教十字軍被打敗了,而且還花了幾十萬金幣才贖回來的。但瓦拉幾亞,這個東正教國家竟然吞并了大片領土,而且逼迫奧斯曼同意了。這讓他們的心里不平衡了。
于是,他們大力宣傳他們的失敗,對瓦拉幾亞的勝利只字不提。這才讓勝利的消息沒有傳到中歐。
而瓦拉幾亞的公關團隊也確實是宣傳了,只不過方向是在東方和巴爾干。那些被奧斯曼統治的東正教徒和向奧斯曼朝貢的突厥小國被宣傳的最狠,很快他們就知道奧斯曼遭受了失敗。
既然如此,那就別怪他們不客氣了。幾個突厥小國以卡拉曼為首,向西攻打奧斯曼,在奧斯曼統治的東正教徒為了抵抗人頭稅和血稅發動多次起義。但都被奧斯曼鎮壓下去。
在這其中,塞薩洛尼基等新吞并的地方反應最大。甚至原首都埃迪爾內也有這樣的情況,而那位蘇萊曼總督則采取恐怖政策,不管多少人,都給殺了。
并且他還繼續壓迫異教徒,沒收他們的土地然后分配給突厥移民。這和之前的政策相違背,但卻是能牢固統治這里的一個方法。
不過,突厥移民都是有數的。在巴爾干大部分都是東正教徒,這樣的政策自然引起了他們的反抗。
蘇萊曼在普羅夫迪夫每天要處理十幾起暴動,他直接批準使用武力,一點妥協都沒有。瓦拉幾亞趁此就吸收這些流民,沒想到奧斯曼的政策竟然幫助了自己。
目前整個巴爾干最多300萬人,如果目前不能擴大面積的話,那就擴充人口吧。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