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推動國內的發展和國際局勢的意外
只要有才能,誰都可以做官。這是彼得打算頒布官秩表的原因,而這也符合東方化國家的情況,中央集權需要大量的技術官僚治理。
官職和世襲貴族永遠是最誘人的,在過去,這些都是觸不可及的,而現在,獲取比西方容易多了。這怎能不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而且為了防止有濫竽充數者,除了大公任命和貴族推舉外,其他官職由考試選拔,可以是大學舉薦,也可以是自費,并且任何民族的人都可以參加,信仰其他宗教也可以,不過錄取難度比東正教的高。
不過,彼得看著世襲貴族這四個字,心里為什么會想到波蘭和匈牙利
以波蘭為例,16世紀波蘭大約有70萬貴族,占人口總數的78,并且沒有區分不同等級的頭銜,這種貴族便是鄉紳貴族。1569年,波蘭與立陶宛簽訂盧布林聯合條約,將兩個王國融為一個政治實體,被波蘭貴族文化和制度同化后的立陶宛鄉紳階層獲得了與波蘭鄉紳相同的特權。這種貴族內部法律的平等現象,在歐洲其他地區是從來沒有出現過的。
但好在官秩表只有自己編撰,所以還有改正的機會。世襲貴族,還是不要出現在官僚中了。
將宮廷、文官和軍隊分成等級,高等級可以成為貴族,但不能世襲,要想世襲只能通過君主的同意。
修改完畢后,彼得帶著官秩表去找了米爾恰大公,對于這樣一個開天辟地的舉動,米爾恰也得想想。
也對,這對剩下的波雅爾太不友好了,不能將他們推到對立面。但米爾恰還是批準了軍隊和宮廷的官秩表,文官系統在康斯坦察試行。這也算是一次妥協。
彼得對此有些失落,但他很快就打起精神。政治不行就在文化和經濟上下手。
文化上,彼得大力推動瓦拉幾亞語言的推廣。修建大學和學院,并且雇傭吟游詩人制作詩歌,將瓦拉幾亞語傳播到每一片土地。
宗教成為同化的最佳武器,同時也是向外擴張的先鋒。東正教和下屬安德烈會受到了大力支持,他們在鄰國大力傳播教義,借著商道與莫斯科連接到一起。特別是立陶宛,上百萬的魯塞尼亞人就是最堅定的信徒。
修會系統的復蘇讓東正教逐漸向天主教追趕,要知道天主教在經歷10世紀的克呂尼改革后修會和擴張主義達到了一個頂峰。這是東正教沒有達到的,必須趁著西方大分裂追趕上去。首當其沖就是異教徒的土地。
特蘭西瓦尼亞,保加利亞和克里木已經在瓦拉幾亞教會的管轄下,塞爾維亞已經自身難保,奧斯曼就更不用說,大量的同胞還在異教徒的爪牙下期待著解放。這些都是東正教需要做的。
在經濟上,彼得連續發布命令,除了鼓勵開墾,疏通河道外,還決定在普魯特河附近修建水渠和水車,消滅一些沼澤,推廣葡萄和美利奴羊等新品種。從熱那亞購買的勃艮第葡萄和美利奴羊與本地品種進行雜交,從而得到更加優良的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