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擴張成功
很快對奧斯曼決戰勝利的消息傳回了布庫爾耶什蒂,民眾歡呼雀躍,彼得特此下令首都慶祝三天。
與奧斯曼的戰爭基本結束,接下來就應該對付塞爾維亞了。對于這個國家,彼得沒什么說的,吞就完了。
如果吞并塞爾維亞,就能與另一盟友卡斯特里奧蒂的地盤在陸地上連接起來。瓦拉幾亞可以通過卡斯特里奧蒂公國的地理位置運輸貨物和進行貿易,同時軍隊運輸也更加方便。
而且,塞爾維亞和馬其頓地區豐富的資源對瓦拉幾亞來說是一大助力,無論如何都要拿到手。
“奧斯曼的蘇丹現在在哪”
“根據前線傳回的消息,在巴夫薩失敗后這位蘇丹就帶著剩下的軍隊跑到了烏尊克普呂。在這之后繼續南下,估計是要跑到安納托利亞。”
“怎么這么沒骨氣,在來打呀,把之前獲得的土地都給丟了,怎么著也得搶回來呀。”
彼得打趣著巴耶濟德,從1392到現在,歐洲大量的土地丟失,這讓蘇丹的威信產生動搖。不管是領主還是官員都懷疑蘇丹是不是不行了,加上這次的慘敗,巴耶濟德如果不能從其他地方找回場子恐怕就更沒有人聽他的了。
“奧斯曼的威脅消散了,接下來該處理家事了。”
彼得將馬上到來的塞爾維亞和瓦拉幾亞的戰爭稱為家事,意為清理東正教中的叛徒和掃平統一巴爾干的最后障礙。現在瓦拉幾亞是巴爾干最大的國家,只要處理了塞爾維亞,統一剩下的地區就是時間問題。
眼下的國庫還可以再支撐戰爭半年,希望能以最快的速度結束吧。實在不行他自掏腰包。
要論彼得最簡單粗暴的方法,那肯定是撒錢,不管是建設、軍事、工場、文化,只要撒錢就沒有辦不成的事。
軍事上,彼得創辦了火炮工場、火槍工場、造船廠、火藥工場,并且不要錢的為軍隊辦理武器鎧甲,還大量修建棱堡,這樣能夠讓城市有更多時間抵抗。
但軍事是花錢大戶,雖然有從事貿易賺的,但還是要建立手工業和擴張農業才行。
為此,改良農作物品種,開墾土地,建立手工工場這些措施是一樣沒落下。銀行的建立和貨幣的統一促進了國內的貿易和工業,彼得也加入其中,通過將那些招募的工匠集結起來,創辦手工工場,包括冶鐵、紡織、釀酒等,也不知道這算不算與民爭利。
最主要還是鼓勵生育和吸引移民,大量的東正教徒轉移到瓦拉幾亞生活,而這次與奧斯曼的戰爭又不知會有多少土地和人口增加。
“殿下,卡斯特里奧蒂派人來信,說他愿意臣服瓦拉幾亞,成為我國的封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