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文藝復興和度量衡
在米爾恰大公回來主持的國務會議上,不少大臣提出趁此機會將奧斯曼逐出巴爾干,這樣瓦拉幾亞就成為巴爾干唯一的主宰,然后在向君士坦丁堡進軍,加冕為羅馬皇帝,隨后繼續收復圣地,直到成功。
但彼得阻止了這個異想天開的舉動,眼下戰爭剛剛結束,不去與民休息反而還繼續戰爭,這是生怕國家崩的不夠快是嗎。
彼得的想法得到了大公的支持,現在確實需要修生養息,而且軍隊的建設還得繼續,常備軍還得增加,這樣才能保持對奧斯曼的戰斗力。
米爾恰繼續對新征服的土地實行改革,解放奧斯曼人土地上的農奴,頒布減稅法令,清查土地和人口等。并且將瓦拉幾亞文化推廣到這些地區,就算是難,那也得進行下去。
羅馬方面第二次派了特使,巴西琉斯邀請米爾恰大公前往君士坦丁堡與曼努埃爾見面,并且還是以最高禮儀歡迎。
這對瓦拉幾亞來說是莫大的殊榮,畢竟從來都是其他國家自己去君士坦丁堡,沒有皇帝邀請一說,不過想想也知道,皇帝肯定是要借助瓦拉幾亞的力量將奧斯曼趕出巴爾干。
不過,憑借三言兩語就讓瓦拉幾亞出兵會不會想的太簡單,得用其他東西來換才行,比如君堡,或者他的皇冠。
從君士坦丁堡來的知識分子還是很多的,他們在藝術文化上為瓦拉幾亞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在圣卡尼托大教堂的壁畫上,米爾恰大公的畫像就突出他的威嚴,讓人一看到,就不知覺的下跪。
在希臘文化的影響下,瓦拉幾亞文化也開始具有尚古性。君士坦丁堡里面的文人更是,他們最喜歡做的就是謄抄古希臘羅馬的文化經典,“編篡學家約翰斯托貝依司克編篡了一部內容十分豐富的詩文迭集。”而且他們還對經典文化進行翻譯和收集。
就連古代的哲學、戲劇、古代文法和修辭都不放過,“君士坦丁堡的尚古之風極盛,學習古希臘語、搜集抄寫古籍蔚然成風,研究古代哲學和戲劇、鉆研古代文法和修辭也成為知識界的“熱門”。而這樣的熱門在瓦拉幾亞引起一陣希臘熱。
巴爾干再次平靜下來,瓦拉幾亞的成果讓鄰國眼紅,尤其是匈牙利。本來只是蕞爾小國的瓦拉幾亞,現在已經變得和匈牙利差不多大了。
匈牙利貴族有些不平衡了,他們也想要戰功和土地,為什么瓦拉幾亞能有這些,而他們沒有
一些人向西吉斯蒙德施壓,提出要對外擴張,而國王趁此機會于他們進行交易,要求他們支持自己。目前他與妻子瑪麗的斗爭已經白熱化,他必須獲得更多貴族支持才行。
天主教會已經站在他這邊,只要獲得貴族的支持,瑪麗就孤掌難鳴了。但這個道理瑪麗不懂嗎
雖然自己的政治能力是個問題,但瑪麗不傻,她能夠感受到匈牙利貴族逐漸投靠在西吉斯蒙德那邊。這都是自己長期沒有參與政治有關,雖然有危險,但她還不想放棄。
“陛下,我們還有勝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