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安穩
彼得對塞爾維亞地區進行大刀闊斧的改制,大量的塞爾維亞貴族、騎士被遷徙到首都,并且對那些加入叛軍的農民進行大赦,沒有一刀切,將底層民眾拉過來是有利于維護統治的。
依靠強大的軍隊,彼得很快在克魯舍瓦茨附近建立秩序。整個叛亂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但造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原本的地方秩序被打破,一些根深蒂固的貴族被清理,瓦拉幾亞的地方政府機構開始建立。
彼得規劃了塞爾維亞和馬其頓地區的道路,自從杜尚死后,塞爾維亞的道路系統就許久沒有得到維護。平整的大路已經雜草叢生,運輸主要依靠鄉間小路。彼得出錢開始重新修筑道路,促進人員流動。
同時總督區的首府遷到了斯科普里,這里是巴爾干重要的戰略要地,萊佩納茨河和瓦爾達爾河流經這一地區,土地因此十分肥沃。中世紀初期,拜占庭和保加利亞第一帝國之間多次爭奪這里,在972年至992年期間,斯科普里是保加利亞第一帝國的首都。1018年又被拜占庭支配,之后又被保加利亞統治。斯科普里曾因貿易而繁榮。
遷到這里后,塞爾維亞的教會也并入了瓦拉幾亞教會。設立斯科普里主教座位,并打壓其他宗教。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
叛亂的貴族被沒收了財產,這些被用來充實國庫。而米爾恰也可以將自己的軍隊擴張到三萬人,果然還是得將這些人除掉才行,不然自己做什么事都要收到阻礙。
參政院外,米爾恰將最高法院的任命權全部抓在自己手中。任何形式的任免都得需要大公的批準。波雅爾會議名存實亡,唯一的作用可能就是好看了。
除了貴族,米爾恰對其他階層的人交往都不錯。減稅和鼓勵耕種讓農民支持他,資助東正教會讓教會承認他,刺激工商業和考試選官讓市民階層追隨他。大公則是聯合這三方力量,打壓舊貴族階層。避免分權情況發生。
西吉斯蒙德得知貴族叛軍失敗,就沒有其他動作了。他有些慶幸自己沒有過多摻和其中,不然匈牙利和瓦拉幾亞怕是不死不休了。
現在他還是解決國內的問題,瑪麗就算再怎么蹦跶也無濟于事。國內大部分貴族和教會都站在他這一邊,誰會支持一個無權無勢的女王呢。
部門進行重劃,財政、陸軍、海軍、外交、工商、內務六個部門掌管全國事務,部門之上是宰相,由大公親自任命,而宰相只對大公負責。
除了部門,在宮廷中也設立了一套相應的機構,主要以情報部門為主。領導人都是對大公忠心耿耿的,他們負責監視國內的一切,有不對的地方就會馬上報告大公。
瓦拉幾亞的政治體制基本成型,制衡成為了主旋律。民眾還是和以前一樣,政治權利少的可憐,但至少有了一個上升通道。平民為了向上爬,會努力參軍和考試,這樣官員和士兵就都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