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軍隊宗教擴張
對于匈牙利內戰,不管是彼得還是米爾恰都沒有擴張的心思,但如果是自己送上來的,那得思考一下再做決定。
七年的時間瓦拉幾亞就幾乎統一了巴爾干,這樣的速度放在游戲里那就是穩定度減3。現在需要時間去消化這么大的土地。
在攻占塞爾維亞后,彼得對那些抗命的貴族進行處決和流放,對于聽話的貴族采取遷移政策,同時派遣修會和教會進行傳教。有時候他不得不一邊擴張一邊同化。
不得不承認,塞爾維亞地方的礦產太豐富了。光是銀礦就找到了三個,鐵礦在保加利亞和馬其頓地區找到不少,還有銅、煤、錫等礦產,瓦拉幾亞將部分礦產承包出去,賺了不少錢。
利用這些資金,對于地方的行政規劃就更加完善。就算那些貴族想要耍花招,也不會得逞。
彼得親自前往斯梅代雷沃穩定局勢,驅逐了不少天主教貴族,并建立起東正教濃度極高的地方政府。對于克羅地亞和波斯尼亞,彼得也是多加防備。
瓦拉幾亞全國各地建立起了征兵處,征召士兵一般都經過軍事訓練,征召日期大多在半年以上,為了讓他們安心打仗,會提前發一些軍餉當做士兵家庭的生活費用。
瓦拉幾亞的征召兵一般從十七歲開始征召一部分人進行軍事訓練,基本是每20戶人家就要出一名士兵,經過訓練,他們會在邊境或者其他地方駐守,三年之后,就會成為預備役,戰爭時會回來上戰場,如果你跑了,那你的家人就要流放,你的財產就會被沒收,伱要不怕可以試試。
外國人也可以參加瓦拉幾亞軍隊,但要從低級職位開始。這是為了保證公平,而之前彼得設立的軍事學院也進行了擴建,軍官開始源源不斷的加入軍隊,軍隊質量也在提升。
目前瓦拉幾亞在全國有70個征兵處,最多可以征召5萬人,這個比例是歐洲最高的。加上常備軍,一共可以召集9萬人的軍隊。刨去防守的,能用的大概有5萬上下。
這樣的軍隊數量已經超過絕大多數歐洲國家了,而在大多數國家的軍隊使用冷兵器的時候,瓦拉幾亞軍隊已經開始大規模裝備火繩槍和火炮了。火器在戰斗中展現出來的威力讓兩位統治者非常重視,因此采用各種政策扶持軍工產業,現在瓦拉幾亞的火器可以說是歐洲第一。
此外,瓦拉幾亞國內一些從事傭兵行業的人政府采取招安的政策。將他們整編進傭兵團,戰爭開始后會讓他們打頭陣,待遇也和常備軍一樣,其目的就是減少他們鬧事的幾率,下崗再就業了。
彼得將傭兵團放在波斯尼亞的邊境上,這些傭兵很快犯了老毛病劫掠,他們頻繁騷擾波斯尼亞邊境,而克羅地亞還在向羅馬教宗請求支持,所以波斯尼亞得有很長一段時間的苦日子了。
經過這么多年的改革,中央集權的架子終于被彼得和米爾恰搭建出來,新崛起的軍功地主和自耕農,工商階層和教會都在往里填充各種東西,地方貴族的政治影響力受到限制,分裂的苗頭被掐死,不用像西班牙那樣粘合的費心費力。
同時,中央集權的發展也表示各個階層都有共同的訴求,農民需要更多的土地,軍隊需要更多的軍功和賞賜,商人和手工業者需要更多的市場,這些都需要國內穩定的環境和對外擴張才能做到。而彼得也順應他們的愿望,穩定住國內的同時逐漸統一巴爾干,領土不斷擴大,所有人都非常滿意,他們對巴特蘭家族的支持也愈發穩固。
在軍功賞賜上,彼得采取的官秩表和軍銜制激發了底層民眾參軍的熱情。在三次對奧斯曼的征服中,共有超過2000人獲得不同的軍銜,超兩萬人獲得土地。其中一半是來自農民和市民階層,在軍官層面,盡管貴族仍占大頭,但比例逐年下降,更加熱情的底層民眾正在取代他們的地位。
即使貴族逐漸喪失了政治和軍事上的優勢地位,但在經濟上的地位依舊穩固。為了補償貴族,米爾恰授予貴族一些經濟上的特權,包括稅收優惠,投資工場優惠等,彼得也在新頒布的法令中給予貴族在造船業和航運業中優惠和特權。依靠著大公給予的優惠,也是為了賺取更多的金錢維持花銷,貴族開始大規模投資工商業。
紡織、面粉、絲綢、印染、造船,只要是能賺錢,他們都有參與,而且他們也只是有優惠,在市場里,還得跟民眾爭奪,經過優勝略汰,決定最后的勝利者。
工商業者也可以通過賺錢和貴族聯姻進入上層社會,這在北意大利不叫什么新鮮事。所以在瓦拉幾亞,這種新興貴族逐漸多了起來。依靠土地為主要收入的傳統貴族逐漸減少,這是大公愿意看到的,這些土地貴族是保守派的基本盤,改革必須減少阻力。
在所有經濟因素中,教會是一個很特別的存在。他們通過吞并新月教的土地實現資產膨脹,奴役著突厥人為他們勞動,除了糧食,他們還會經營釀酒、紡織、磨坊等產業,有些寺廟還充當著銀行的作用。
教會經濟的增長帶來的是對權力的需求和國家經濟的侵蝕,每年都有超過10個修道院開工,有些是教會出資,有些是王公貴族出資。大部分修道院成為教會的金庫,并有了爭奪權力的情況。
雖說彼得支持教會擴張,但要觸碰到自己好不容易集中的權力可不行。早在四年前,大公就頒布了法令,除非大公批準,任何人都不能捐贈給教會土地。同時引導教會向異教徒的地方傳播福音,緊緊握住任免主教的權力,這樣教會不至于越界。
教會也老老實實充當自己的角色,他們已經在尼科米底亞重建了第一座修道院,并聚集了一批東正教徒,修會也組建了衛隊進行保護,奧斯曼進行嚴厲打擊,也無濟于事,多年后,一些人才明白,東正教會在安納托利亞登陸只是奧斯曼滅亡的前奏。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