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都被瓦拉幾亞占領君士坦丁堡的事情吸引了,在他們看來,米爾恰取代約翰是早晚的事。趁著這個時候和瓦拉幾亞打好關系說不定可以獲得比科穆寧王朝更好的待遇。一些與瓦拉幾亞沒有利益沖突的國家,如英國、法國、卡斯蒂利亞開始與瓦拉幾亞提升關系,但與瓦拉幾亞近的國家則思考怎么才能阻止對方獲得更多的土地,這才十年不到,就獲得了這么多的土地,要是再給他幾十年,真的不敢想象。
瓦拉幾亞治下的安納托利亞繼續吸引著人口,躲在山里的基督徒走了出來。被奴役的農奴獲得了自由,這些都是人口增加的原因。
人多了,那么實力也就增強了。安納托利亞西部的商貿活動又活躍起來,收的關稅和商稅也多了,彼得可以有更多的錢擴充軍隊,然后逐步收復安納托利亞其他地方。
這一年來從山里走出來不少民眾,都是為了躲開敵軍殺戮的。
戰亂的時候躲進山里,和平了自然會下山。加上東方的移民和部落的臣服,僅在這一年,安納托利亞就多出30萬人來。這極大的緩解了人力不足的問題。
同時,瓦拉幾亞開始涉足絲綢之路的中路。通過與安納托利亞其他的突厥國家和帖木兒帝國的貿易獲取利潤和原料,大不里士的生絲是瓦拉幾亞絲綢工業的重要原料來源。
在之后的幾天,各國都承認了瓦拉幾亞占領君士坦丁堡的事實。因為根據一些人的估算,如果要重現1204,那需要五萬士兵和大量的攻城器械,得不償失,還不如和他們打好關系。
米爾恰的舉動掀起了東正教世界統一的浪潮,他們以布庫爾耶什蒂會議為準則,聽從普世牧首的意見,同時為了擴大東正教的影響力,狄奧多西牧首做了一個改變歷史的決定他將莫斯科大主教正式提升為牧首。將羅斯教會改組,并允許他向芬蘭和瑞典傳教。
在瓦拉幾亞前,羅斯是東正教最后的防線。如果不做出什么改變,立陶宛和波蘭的天主教就會將這里變成他們的天下。
因此,提升羅斯教會的地位,鞏固東正教的陣地顯得尤為重要。同時還批準他們向芬蘭瑞典傳教,這是他們對天主教會做出的反擊。普世牧首終于要發揮他本來的能力了。
君士坦丁堡在1204年后一直沒有恢復,很大的原因是政府的財政不足。米爾恰接管這里后,調撥一部分資金用來建設這座城市。對圣索菲亞大教堂進行重建,恢復市場和貿易。
彼得也為君堡的繁榮貢獻力量,他直接將俘虜中的工匠交給老爹。還吸引部分手工業者前來定居,作為一個能容納50萬人的城市,現在的情況真是慘不忍睹,要想恢復到之前的樣子需要很久很久。
而且,君士坦丁堡的防御也需要增強,不僅要修補城墻,還得裝備火炮,修建海軍基地等,這改裝下來,所需費用又是一筆天文數字。很顯然,米爾恰又需要彼得來解決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