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米爾恰很想要在東歐有一個可靠的盟友,但莫斯科越來越強大的事實讓他不難想象在未來會有一個大型國家跟他爭奪東歐的控制權。所以在與金帳汗國簽訂和約后,羅馬就開始改善與他的關系。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金帳汗國在牽制東歐方面還是很有用的,在解體之前必須要利用到最后一點價值。
由羅馬擴張而帶來的壓力逼迫小國抱團取暖。除了卡拉曼,其他突厥小國已經承認穆罕默德的領導。他們組建了阿馬西亞同盟來對抗羅馬,西面克羅地亞和波斯尼亞也得到威尼斯的支持,正在和西吉斯蒙德、波蘭、立陶宛聯系,打造一個反羅同盟20。
對于敵軍的動作,君士坦丁堡主動出擊。既然這么閑那就給你找點事做,積極與波西米亞和勃蘭登堡聯系牽制西吉斯蒙德,聯系莫斯科和諾夫哥羅德對抗立陶宛,以武力逼迫克羅地亞臣服。同時聯系那不勒斯和米蘭在意大利地區擾亂敵人,這些措施減輕了羅馬在西歐的外交處境。也讓羅馬擴張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分割線
彼得領導的軍隊在戰場上所向披靡,連續三次戰爭都以彼得的勝利告終。特別是第三次的施韋夏特戰役,彼得以18000人的兵力對戰敵軍16000人。領軍者就是奧地利的阿爾布雷希特。
這場戰爭持續了三天,阿爾布雷希特將精銳的雇傭兵集中起來,連續不斷的向陣地沖鋒。曾迫使彼得不得不縮小戰線,但米爾恰隱藏身份派出的4000士兵起了重要作用,他們以火槍和砍刀為武器,與德意志雇傭兵打了起來。
漸漸的,雇傭兵逐漸敗退,這不僅是他們支撐不住,還有就是雇傭兵的頭領悄悄的找到彼得,提出可以加錢來獲得他的效忠。彼得也想早日結束,不僅答應付錢,還先付定金,這讓見錢眼開的頭領喜上眉梢。立刻走向戰場,將自己的軍隊收了過來退出戰爭。
沒了雇傭兵支持,以沒有經過訓練的農民組成的軍隊馬上就散了。阿爾布雷希特趁機想跑,但被兩個騎兵追到一處田地里抓獲。
施韋夏特戰役,彼得以1600人的代價擊殺敵軍2700人,俘虜2000人。其中不少還是奧地利地區的領主和騎士,最值錢的就是那所謂的奧地利大公。
彼得倒也沒有對他怎么樣,只是讓人關押看住,這些的贖金可是不少。隨后休息兩天,帶著剩下兵力前往不遠的維也納。
此時的維也納還沒有堅固的城防,但彼得也沒有大量的火炮,自然是將郊外搶劫一番就走了。對于這個城鎮,還是留給未來的子孫征服吧。
彼得大勝并俘虜奧地利大公的消息隨著傳令兵傳到了布達,瑪麗和支持她的貴族歡欣鼓舞,他們暫時不用擔心西吉斯蒙德會來了。也可以騰出手來收拾國內的那些反對派。
而瑪麗更是高興的將大量的土地賞賜給彼得,一不小心就將全國十分之一的土地都給了他。瑪麗也不在乎,這些土地都是挨著波蘭的,讓公爵幫助她守著也能保證不會丟失,她甚至還想讓他成為克羅地亞國王,也算是這些年幫助她的回報。
“好了各位,我們不用擔心來自西吉斯蒙德的進攻了,公爵已經幫我們解決了。”
各個貴族都想和這位公爵拉關系,甚至一些人打聽這位還有沒有婚配,能夠聯姻的話那他們就距離最高權力只差一點點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