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哥,數據出來了,一共四千九百多斤。”唐植桐將賬本遞給方圓,心里非常高興,能有這個收成非常不容易,地不肥,多虧了方圓在種上南瓜后將廁所的管理權收了回來。
這年頭化肥非常稀有,所有的莊家絕大部分都是靠著土肥增產,少部分靠草木灰,至于狗肉湯靠不住。
“好好好啊這下子總算能把大家上次縮減的定量補回來了”盡管剛才唐植桐已經給了他一個數,但在得知確切產量后,方圓還是一連說了三個好,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聽到方圓的話,唐植桐很感慨,方圓絕對是個好領導,有功勞不搶,有好處想的都是大家伙。
“下午就分了吧,大家盼了很久了,一人三十斤,剩下鎖起來,等冬天菜少以后做菜用。”方圓對南瓜做出了安排。
“好嘞,下午就分”唐植桐爽快的答應下來。
“你不是有那個二級什么證嗎去食堂看看,幫著高師傅把餡子調的好吃一點,今天一定要大家吃盡興。”方圓沒看賬本,直接又遞回給唐植桐。
“好嘞,那我這就過去。”唐植桐接過賬本,也沒二話,掉頭去了食堂。
高師傅正在為調餡發愁,見唐植桐來了,高興地不得了。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食堂的食材有限,唐植桐也沒有好辦法,幸虧還有不少蔥,只能多放蔥,盡量多放些油,然后香料、食鹽、料油提香。
大姑娘小媳婦一個個的上場,和面的、搟皮的、包餃子的,應有盡有。
而且不用擔心她們不會,在這個年代,做面食,是一個姑娘出嫁前的必備技能。
食堂最不缺的可能就要數食鹽和面粉了,盡管已經需收糧票用餐,但也有一定的照顧,大部分時候都是供應的面粉。
只要是在食堂用餐的職工,絕大部分都是用粗糧票支付,也算是一項小小的福利待遇吧。
眾人拾柴火焰高,大姑娘小媳婦動作麻利,這邊不停的包,后廚不停地煮。
一次出鍋當然最好,但后廚的大鍋不夠用,只能這么湊合著用。
吃飯,講究一個氛圍,盡管餡子并不怎么樣,但氣氛到這了,再加上不要錢、不要票,大家伙吃的格外香甜,分外滿意。
吃完飯,再來一份煮成褐色的餃子湯灌縫,那滋味,嘖嘖,甭提有多舒服了。
唐植桐喝了一碗餃子湯,飯盒也沒顧上刷,立馬起身,準備去分南瓜。
大姑娘小媳婦則回到分揀股繼續工作,分南瓜重要,但基本的工作也不能耽誤。
方圓也沒有在這邊,而是帶著押運股的同事們往田里挑水、種白菜。
若是有外人來,看到這種情況,也許會以為這是個農莊或者公社呢
分南瓜這活有高師傅配合,他手上有數,大小南瓜搭配,盡量給湊個三十斤整,不帶分半塊南瓜的。
這一分就是一整整一下午,唐植桐和高師傅連口水都沒顧上喝。
下班后,分南瓜也沒停,這次主要是給分揀股的姑娘們搭配南瓜。
領工資、分南瓜這種事情,即便是再晚,也沒人愿意錯過,等忙完,已經六點來鐘,再把剩余的南瓜放到后勤股倉庫貼上封條,唐植桐下班時已經七點。
盡管加了個班,但唐植桐高興,因為今天他深刻體驗到一種叫“集體榮譽感”的精神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