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的發展很有意思,從最早的詩經,到后來的楚辭、漢樂府,再到唐詩、宋詞、元曲。
每個時期都有很多膾炙人口的佳作。
詩經含蓄唯美,唐詩大氣磅礴,無不讓人津津樂道。
到了宋詞多了一些小家子氣,元曲多為情愛一類,再往后佳作就更少了,現代詩歌嘛
每個時期的詩詞歌賦都有自己的特點,但每個時期都會夾雜一些“懷才不遇”的牢騷調調。
唐植桐兩度年少,上次年少時不明白,詩寫的這么好,為何不重用
等年歲漸長才明悟,喜歡發牢騷、恃才傲物的人沒人喜歡。
終唐一代,280多年,詩人眾多,但能做到高位的詩人,無不是發牢騷最少,甚至不發牢騷的
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
唐植桐沒有看那些牢騷詩句,而是逮著唐寅的一首詩詞細品
衣褪半含羞,似芙蓉,怯素秋。重重濕作胭脂透,桃花在渡頭,紅葉在御溝
嘖嘖嘖,經歷真豐富,寫的也是真棒
沐浴后的小王同學雪膚花貌,蛾眉曼睩,玉軟花柔,唐植桐含英咀華,左右逢源,進退有節。
很應景的詩句,又是美好的一天
星期二,中元節,家里祭奠什么的由張桂芳領著兩個閨女完成,唐植桐照常上班。
到單位后,唐植桐先去找方圓,可不能再等方圓找自己了,那太不懂事。
“圓哥。”唐植桐看方圓辦公室門已打開,徑直走過去,看他在里面,敲了敲門。
“桉子,進來吧。昨兒怎么樣”方圓已在辦公桌上鋪好報紙,正在盯著出神,抬頭看是唐植桐,樂呵呵的問道。
“嘿嘿,我要了一張縫紉機票。”唐植桐給方圓遞顆煙,同時交了底。
“不算多,老蘇沒再多給點”方圓接過煙,就一張票,有點不太滿意。
“蘇處漏了個口風,這事是胡局提議的,我個人覺得不適合要太多。加上家里正好缺一臺縫紉機,就沒再提別的要求。”唐植桐一邊點煙,一邊把昨天老蘇如何說的給方圓描述了一遍。
“那還差不多。打算什么時候去買錢湊不湊手我這還有點。”方圓知曉前因后果后點點頭,認可了唐植桐的做法。
“錢夠了,有古都那邊給的虎皮錢打底呢。不瞞圓哥,昨兒我跟媳婦直接去了百貨大樓,當晚就拉回家了。”能主動開口說借給你錢的朋友,都非常夠意思,唐植桐珍惜這份交情,沒藏著掖著。
“嚯你們這動作夠快的啊。”方圓聽后哈哈一笑,將此事揭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