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植桐隔著信紙都能感覺到他那張嘚瑟的臉。
后面就正經了些,提及糧食部門有壓縮定量的想法,不過目前仍在討論、論證階段,市里還沒有通過,讓唐植桐有個心理準備。
還提到張若箭往上邁了一步,據張若箭交代,唐植桐在這里面出了一份力,問唐植桐有好事的時候能不能也想著自己一點,自己也很想追求進步。
看到這兒,唐植桐直撓頭,腳扣難道不算進步的墊腳石嗎?
再往下就沒啥事了,顧勇讓唐植桐路過電話局的時候過去找他玩,順帶把腳扣、腳扎子帶走。
唐植桐把信擱下,打算等兩天再回信,等著看看丁建輝那邊反饋些什么意見。
把信裝起來,唐植桐拿過今天的二流日報,準備瞧一瞧昨天都發生了什么大新聞。
第一行依舊是關于民族運動的,基于二戰后全球國際格局的變化及意識方面的沖擊,獨立的國家越來越多,尚未獨立的也在努力爭取從殖民的沼澤里爬出來。
如果哪一天沒有這樣的新聞,才是一個大新聞。
接下來就是用大篇幅報道了昨天慶祝五一節的盛況。
眼下五一是“社”姓國家非常重要的節日,甚至在某種意義上能與政權的合法性掛鉤。
很多有重大意義的事情也會選在五一節,比如58年的5月1日,廣場上的英雄紀念碑揭幕。
同一天19時整,四九城出現了電視節目信號,這時還叫bj電視臺,也就是后來的央視。
不過58年的四九城并沒多少電視,總共只有十幾臺,今年電視多了些,電視臺也設立了穩定的《電視新聞》專欄。
唐植桐沒看過這個欄目,不知道里面都講了些啥。
笨尋思,這年頭能有電視看的肯定不是普通家庭,能上《電視新聞》的事肯定也不是小事,就是不知道建國門外那一片有多少電視,會不會有泄密的風險。
畢竟電視臺嘛,不僅能拿到第一手的消息,還出過黃皮白瓤的香蕉人,畢竟在他們某些人眼里“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
今天的頭版頭條是“首都三百萬人空前廣泛熱烈的紀念五一節”。
唐植桐盯著“三百萬”的數字看了三秒鐘,在心里默默吐槽了一句:又特么吹牛皮。
截止59年底,四九城總共有684.11萬人,其中城市戶口407.41萬人,農業人口276.7萬人。
雖然昨天沒有去過農村、公社,但以唐植桐了解到的情況,即便是紀念勞動節,也只是一小部分人,絕大多數農民壓根顧不上這茬,對眼下的他們來說,天大地大,填飽肚子最大。
至于城市人嘛,工人有可能大部分都出來了,但家里的老弱婦孺還真不一定。
按四九城人口的男女比例、年齡比例來算,這300萬的數字……
再往下看,就是各主要領導與民同樂了,有在四九城與民同樂的,有去外地慰問、共同慶祝的,主打一個接地氣。
報紙翻頁,二流日報用整個版面刊登了各界群眾慶祝勞動節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