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且這二百來萬也不是今年一下子就拿出來,總得先從試點開始,辦成了再拿出來,這樣正好留出時間給各方面去適應、協調。
“小唐同志,你費費心,讓衛生部門多出點,最好是社員不用出錢,我們社員實在是太困難了,一年到頭也落不到手里幾個錢。”雖然唐植桐給了方案,但殷富貴還在一個勁的試探唐植桐的底線,站在他的角度不能不為社員盡可能的拉低社員承擔的比例,社員辛辛苦苦干一年,能落到個人手里的也就也就一百來塊錢。
“殷大爺,社員還是要出點錢的。如果個人不出錢,真正成了看病不要錢,我估計肯定會有人這兒疼、哪兒不舒服,把錢和時間花在甄別病人身上也是一種浪費。”唐植桐相信絕大多數社員都是好的,但人性經不起放大,當有人行惡不被懲罰時,就會有更多的人加入其中。
土豆被哄搶、零食被搬空就是最好的例子。
社員兜里沒幾錢,個人必須負擔一部分能有效減少醫療資源的浪費,再說有赤腳醫生在,能很容易的把小病消滅在萌芽狀態,也好讓這部分錢真正用在有重大疾病或真正有需要的社員身上。
所有的這些都是建立在成立了公社的基礎上,如果沒有公社,唐植桐是不打算碰合作醫療的。
如果沒有公社,哪怕把合作醫療吹的天花亂墜,限于千年的小農思維,絕大部分農民都不會加入。
成立公社除了集中力量辦大事以外,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在實行公社之前已經有地方出現了土地買賣、兼并。
要知道這距離分田地還不足十年,若是照這個勢頭下去,很快就會出現另一批地主、佃戶。
成立公社撐起了農民的生存空間,也是對廣大農民的一種變相保護。
晚上,唐植桐依舊是找了個犄角旮旯安好小房子。
吃過飯,借著蠟燭微弱的光,唐植桐掏出筆紙整理提案,其中最主要的例子就是南峪生產大隊。
寫提案固然要體現南峪生產大隊的整體意愿,但這不是最關鍵的,最關鍵的是得把動機、益處寫出來。
唐植桐盼著合作醫療在四九城周邊大規模推廣,沒有足夠的益處,恐怕衛生部門不樂意掏這部分錢。
放在第一位的原因肯定是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
趁著現在赤腳醫生的風還沒下去,借著指示的余威開展合作醫療,就站住了大義。
接下來無非是搞合作醫療能提高生產隊的凝聚力、增加社員參加生產的積極性、有利于糧食的增產豐收。
唐植桐甚至還加了一條,合作醫療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還鄉辦清退城市戶口和臨時人口。
四九城的臨時人口和家里沒有工人的普通居民都是沒有醫保的,像張桂芳、鳳珍、鳳芝、靜瑩、敬民,他們都沒有醫保。
農村情況將在明年出現好轉,這對于一些城市特困家庭來說,返鄉未必不是一個好的選擇,雖然要參加勞動,但起碼能有口飯吃,醫療問題也能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