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開始咕嚕嚕叫,武愛軍即便沒有頭緒,也得收拾一下回家。
與此同時,關于調糧的會議也在進行。
上個月28日發布的《關于調運糧食的緊急指示》并沒有收到預期效果,各地代表在召開的糧食會議上裝聾作啞,對調糧都很抗拒。
會議的級別很高,分管糧食的領導近乎“乞求”,讓各地顧全大局,承擔調糧計劃,卻一直無人表態。
于是乎領導的上級介入,如果各地不把任務背回去,就不散會,大家一塊坐在會議室“熬鷹”。
枯坐一天,終于有人坐不下了,好歹認領了任務,至于后面能不能完成嘛,其實很多人不抱希望,以前又不是沒有完不成的情況。
上面顯然也知道這種情況,于是連夜就調糧問題下發了一道《緊急通知》,不再是指示,而是通知,必須調糧,沒有商量的余地。
過不了多久,一車又一車的糧食將會再次從川渝出關……
…………
文教群英會有條不紊的進行著,幾乎每天都會有各個行業的分管直屬領導來講話、作報告,試圖將最新的政策通過這種方式傳達下去。
耳熟能詳的幾乎都來了。
若是擱爽文里面,唐植桐在創匯光環的籠罩下,會有人主動拉起他的手,在大庭廣眾之下對他來一番令人羨慕的夸贊。
但現實中是沒有的。
碰到休會時,也確實有領導來到會議代表中間,或聊家常,或聽取他們在本行業中的建議。
但不會照著某個人使勁夸。
一方面可能是擔心有人頂著自己的名號胡作非為,另一方面當眾的夸贊也是一種捧殺。
沒有對個人的夸贊,但還是有對某個群體表示認可的環節,會議安排了大佬們和工齡30年以上的老勞模合影留念,限于工齡,唐植桐只有羨慕的份兒。
唐植桐留意到教育部門的領導做的《做教學改革的促進派》報告,明確提出教學改革的原則,即縮短學制、提高程度、控制學時、增加勞動。
似乎有鼓勵盡早參加工作,肄業也不影響工作安排的意思。
此外,教育部門還舉辦了“普通教育改革展覽會”和“高等教育展覽會”,展示教育成就與改革成果。
大佬們合照的時候,唐植桐去參觀了一下。
展覽會采用的基本都是此次前來參會代表的實例,通過文字表述和照片的形式展現在大家面前。
條件雖然艱苦,但很多地方都沒有放松對孩子的教育,沒有講臺、課桌,就自己用磚石、木板搭建。
碰到家庭困難的學生,老師會自掏腰包資助,避免學生輟學。
對于這種老師代表,唐植桐發自內心的敬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