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慶豐掛了電話,出門蹬上自行車就朝東花市趕,此刻他有些后悔讓黃禮仁負責選址的事情了。
唐家的院子很好,如果按照上午商定的計劃,化工原料公司會用這個院子種些菜補貼單位食堂。
上午商定計劃的時候,黃禮仁說要讓唐家發揚風格云云,孟慶豐當時沒感覺出有什么不妥,但現在知道院子是唐植桐的,計劃就得跟著調整了。
只要唐植桐沒有明確表明不愿置換,就加碼,一直加到他愿意為止!
在置換條件上,孟慶豐覺得自己跟前幾年那個上書要求保留城墻、古建,把城區往西遷的人似的,犯了幼稚病。
盡管民間對城區西遷并沒有任何看法流露出來,但只要在政府上班,稍微有點嗅覺的,都會覺得壓根就不可能遷。
四九城首先是首都,其次才是一座城市!
“中華……今天成立了!”
這話是在天安門上宣布的,此后每年的閱兵也是在廣場前方舉行的。
才建國沒幾年,就要遷都?
讓世界各國怎么看?讓人民怎么看?
報告中甚至說建設新城區費用更低,新城區功能更完善云云,孟慶豐都覺得這種說法是扯淡。
西邊擬規劃的新城區是小本子侵華時打的底子,供水、下水道等設施確實比城區更先進一點,但正因為如此,才更不能往那邊遷。
四九城不光代表著明清兩朝法權上的正統,還得考慮人民的感情!
放著老祖宗建好的不用,用小本子的?人民怎么看?
四九城老城區確實在供水、下水等方面有欠缺,但這不能作為城區遷移的依據,這理由壓根就站不住腳!
這條建議的潛臺詞就是為了保護古建,把有限的資源全都堆到新城,老城區不做處理。
那問題就來了,四九城老城區的居民會怎么想?
孟慶豐現在就怕自己下基層的時候聽到職工對自己說:孟經理,好久不見。
好久不見,既是打招呼,也代表了脫離群眾!
孟慶豐蹬著自行車,頭上那幾綹頭發隨風飄蕩在腦后,他又想起了唐植桐當年在工地時去供銷社聯系自己時的事情。
實事求是的講,自己是從中受益的,否則也不可能從郊區的一個供銷社主任升任現在的職務。
孟慶豐事后想著跟唐植桐保持聯系來著,可那邊工地性質特殊,施工隊伍一撤離,壓根無從打聽。
這次既然知道了,就沒有不抓住的道理。
孟慶豐來到東花市大街,跟路人打聽唐家的位置,當在唐家大門口停下車的時候,孟慶豐還不忘將自己頭上那幾綹頭發重新盤在地中海周圍。
剛想邁步進去,孟慶豐就聽到唐植桐開腔懟黃禮仁:
“發揚風格?黃師傅,你家住哪?
想必你是個可以無私付出的,要不這樣,我回頭找找一家十來口人擠一間房的困難群眾,跟你換換房。
你好人當到底,到時候你可以連租金一塊幫他們交了。”
“你!”黃禮仁沒想到自己有一天會被自己最擅長的矛給扎了個正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