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磚黛瓦,造型古樸,大門、二門一個都不缺,東西廂房、東西二房、倒座房、廁所,滿打滿算有十五間!
這要是放在經租的那會自住,保不齊就會被算做超標。
“院子外邊就是西什庫小學,孩子上學出門就到。再往西一點就是西四,買什么東西都方便。周圍醫院、郵局、電影院、飯館一應俱全,這邊也有多路公交車路過。安全也不用操心,對面有人站崗、巡邏。我覺得這邊挺合適。”
孟慶豐個人是非常看好這個院子的,這也是化工原料公司壓箱底的固定資產,若是換了別人,他還真不一定舍得拿出來。
“這邊離咱妹妹學校挺近,以后能多睡一會了,晚上放學甚至都不用去接,走幾步就回來了。就是這邊有二門,顯得院子小了點,后邊種點東西有些不方便。”小王同學知道孟慶豐說的都是實情,對院子也滿意,但還是挑剔了一些不足,因為她知道婆婆一直心心念念著菜園子。
搬了家,跟周圍鄰居也不熟悉,如果再少了菜園子打發時間,小王同學覺得婆婆肯定會感覺悶。
“嗯,你說的有道理。”唐植桐在一旁點頭附和,然后朝孟慶豐問道:“孟主任,如果用這套置換的話,我們大概得補多少錢?”
唐家在鐵轆轱把的老宅把洗澡間算上也只有七間房,差了一半,更何況這邊地界好,地皮貴,差價不是筆小數目。
“這個……按照規定,室內二十平米算一間房,這邊比你的祖宅最少也多出三間房,不算地皮的差價,光這三間房,怎么也得一千冒頭。”這個問題孟慶豐早就盤算過,報起價來很熟稔。
“實不相瞞,這價有些超出預算了。另一套宅子什么情況?”唐植桐聽后搖了搖頭,錢只是一方面,這套房子北面是各種工廠,平日里的廢氣、噪音都能傳到這邊,環境算不上好。
更關鍵是這個地方正好在西什庫大街的南首,再下去十多年,等上面將西什庫大街捋直的時候就得拆遷。
八十年代拆遷,能有幾個補償?
唐植桐不太樂意費這個事,他打算先看看另一套,做做對比再決定。
“另一套年頭更久一些,外觀看起來有些破,但用料也很扎實。院子跟這個差不多大,沒有二門和倒座房,置換起來,補的差價少。要不咱們再去那邊看看?”孟慶豐看唐植桐不是很滿意,遂提議道。
“行,那就麻煩孟主任了。”唐植桐和小王同學對視一眼,決定再去大石作胡同走一遭。
在過去的路上,孟慶豐悄悄的跟唐植桐說道:“唐老弟,哥哥我不拿你當外人,價格上我肯定幫你爭取,如果你在錢上不湊手,我這還有點閑錢,你先拿著用。不是我說,這片怎么都算皇城根,比你老宅那邊要好上不少。”
“謝謝孟大哥,我知道您是為我好,我們盡量在這兩套房子里選一套,不再給您添麻煩。錢不湊手的時候,我也一定跟您張口,不跟您見外。”唐植桐知道孟慶豐是在跟自己套近乎,但也知道他說的是實情。
民國以前,四九城的階層被城墻劃分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東富西貴、南貧北賤”說的是內城、外城,在此之外還有紫禁城和皇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