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音部分保持清亮的音色,到結尾處卻轉為輕柔的氣聲,弦樂,電子鼓點,背景的風鈴,豐富的器樂層次……如果用專業的語言分析,光這一段就能寫出一篇論文。
石田泰也并不專業,他也說不上來怎么樣,他只知道……好聽。
清亮的男聲,厚重的低音,交織的鼓點與合成器,所有的一切仿佛在夜空中交錯,夢幻而壯麗,帶給他聽覺上無限的享受,以及更加遐想的感官。
副歌過后,緊接著池景源一連串的獨唱響起,放低的聲音和歌詞仿佛不復之前的浪漫,反而有一絲淡淡的悵然。
生活也不只是美好,心情也不只是喜悅,還有受傷,有分離,有失落,有周而復始的無聊和煩躁。
正如石田泰也只聽了一遍,卻牢牢記住的這一段中的那一句歌詞:“我還能與你,看多少次同樣的煙花呢?”
但這種淡淡的傷感卻并沒有持續太久,作者和歌手似乎也不想讓聽眾對此思考太多,下一秒,就用再次燃放的副歌,回答了他對生活和愛情的態度。
“只要快速的屏住呼吸。”
“那近乎消失的光芒,便一定會再次寄存在心中。”
“只要伸出手,就一定能觸碰到。”
亢奮的鼓點,驟升的合成器,鏗鏘的節奏,熱烈而精準的歌聲,所有的一切都在這一段發生了共鳴,帶著震撼的張力,將所有人都帶到了那個夏天的夜晚。
在這一刻,無論是伴奏,鼓點,還是人聲全都達到了頂峰,池景源的聲音也變得稍顯放肆了起來,仿佛掙脫了束縛,仿佛升入了高空,燃放出自己最后的余燼。
石田泰也被震撼了,覺得自己仿佛在經受一場聽覺和感官上的盛大宴會,啤酒的易拉罐不知道什么時候早已經不在手中,右手的筷子也已經停下很久了。
他只是專注的聽著歌,嘴中不由自主的跟著輕輕哼唱,同時有些呆呆的看著前方,腦中的幻象仿佛越來越清晰了起來。
“煙花綻放于夜空,盛放之后。”
“歸于寧靜。”
“請不要離開。”
“請……不要離開。”
一連串的短句更加助長了心中的亢奮和激情,
但隨著逐漸降低的歌聲和旋律,就仿佛那極盡璀璨的煙火一般,在燃盡之后,只剩下慘淡的灰燼。
只是,石田泰也還沒有來得及悲傷,結尾的副歌忽然再起,清朗而熱情的歌聲,悅耳而中毒的旋律,再一次重復最初的那句歌詞。
隨著池景源配合著合成器與強烈古典的“~”,所有的一切都仿佛在此刻升華,仿佛傾力大吼一般抒發著從剛才到現在所有的感動。
隨著和前奏同樣旋律,只是聲調更低的鋼琴聲響起,整首歌終于落下了帷幕,仿佛煙火的消逝,夏季的離開。
但在淡淡的傷感之外,反而讓人無可救藥的沉浸在之前的璀璨之中,深深迷戀著那獨屬于霓虹,獨屬于大阪,獨屬于他們浪漫和和余韻,讓人以無限幻想。
而在這一剎,那個曾經在自己身邊溫柔淺笑,和他在煙火下結伴而行的面孔,在石田泰也的眼中完全清晰了起來。
燈籠紅光映著她的側臉,漫天的煙火在夜空中飛馳,《花火》的歌聲在耳邊環繞……倏地,他哭了出來,是那么的自然,那么的純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