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二毛的問題更大,居然選個猶太人當總統,讓外族主導自己祖國的命運那出啥結果也別喊冤。
話說回來當卡布斯金東征打敗庫曼人和阿蘭尼亞人占領了亞速地區的塔納這個絲綢之路終點站后還曾經試圖南下征服格魯吉亞。
不過在格魯吉亞的群山里身為游牧民族的佩切涅格人不出意外的吃了個大虧,當然這不妨礙他們另外換了條路從平坦的阿塞拜疆南下。
并且當時波斯蘇丹國的庫爾德人正在造反,卡布斯金和波斯蘇丹馬利克在沒有交流的情況下選擇不約而同的南北夾擊庫爾德叛軍。
這讓卡布斯金占領了大不流士和庫爾德斯坦兩個公國,佩切涅格人也并沒有就此滿足,同時波斯蘇丹馬利克也不感激卡布斯金“幫”他平叛。
因為馬利克一沒邀請佩切涅格人來平叛,二來也沒答應把叛軍的地盤給卡布斯金。
于是雙方在被卡布斯金占領的庫爾德斯坦公國南方巴格達的平原上進行了一場決戰。
雖然巴格達也挺出名的,但并不是波斯蘇丹馬利克的首都,事實上馬利克的首都位于伊斯法罕,那里也是波斯王國的傳統首都。
巴格達實際上是伊拉克王國的首都,不過伊拉克王國在這個時代尚不存在,當地領主們目前效忠于波斯蘇丹國的突厥君主。
卡布斯金在戰役初期使用輕騎兵詐敗,引誘突厥人的騎兵和仆從國軍隊分離,然后卡布斯金率領后方埋伏的全部軍隊反撲追擊的突厥人。
不過突厥人還是頂住了游牧部落的全騎沖鋒,這主要是因為卡布斯金部隊里的重騎兵比例太低了,沖擊能力不足以讓佩切涅格人一波帶走突厥人。
而一旦僵持起來后方仆從國的軍隊也就加入了戰斗,這下勞師遠征的佩切涅格人頂不住了,不過好在他們都是騎兵,打不過還是跑得過的。
這也是游牧部落最惡心的地方,你也許能打敗他們,但很難全殲他們。
不過還是有好消息的,波斯蘇丹馬利克雖然贏得了巴格達的決戰,讓佩切涅格人不得不放棄繼續征服的想法,但馬利克本人卻因為帶頭沖鋒沖的太猛死于卡布斯金的第一波反撲。
好在此時剛征服波斯人還沒有多少年的塞爾柱突厥仍處于上升期,士氣尚且可用,并沒有因為蘇丹戰死沙場而崩潰,這也是他們能頂住游牧騎兵的反撲支撐到仆從國部隊支援的原因。
而剛剛給突厥人當漢八旗的仆從軍們的戰斗力也還算可以,沒讓帖木兒俘獲奧斯曼蘇丹的名場面提前上演。
佩切涅格人退回阿塞拜疆公國的希爾凡休養生息,暫時放棄了入侵波斯的野心。
畢竟游牧人口少,一場大戰下來少不得傷筋動骨。
不過即使如此卡布斯金的這場征服戰爭也算不虛此行了,不但獲得了一個絲綢之路終點站,還截斷了拜占庭帝國特拉佩祖斯終點站的上游路線。
當然卡布斯金并沒有掐斷拜占庭人的絲綢之路,他可不想試試剛考古復原出希臘火的拜占庭人的貨保不保真。
畢竟拜占庭帝國在前亞該亞將軍、新任皇帝阿萊克修斯的率領下已經打下耶路撒冷了,如果希臘火是假的,那挨了揍的當地人可都有話說。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