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石說知道了,那是真的知道了,趕緊就更史蒂夫解釋其中的原理。
最后一切的問題,都變成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怎么把魔法與科學進行等效。
其實說來說去,最后發現,還是回到了魔法等效原理上。
既然叫做魔法等效原理,那反過來也是等效的啊。等式兩邊當然對等,左邊等于右邊,右邊也等于左邊。
同時嚴石也搞明白了,合成的配方也就是這樣,通過逆向的等效,可以將科學的現象,等效于魔法。
蒲公英花變沙拉的這一個合成動作,可以等效于搗碎,中和毒性,改變味道,這三項的總和。
那么現在科學側的現象是竹條編織成篩子。那具體怎么等效過來呢?這要一點點的分解問題。
于是嚴石就這樣給史蒂夫說:
“首先,竹條沒有,只有木頭,那就用木條代替。
然后在使用木條,就可以在工作臺上合成篩子。這里暫且當木條也可以進行編織。
最后,我們倒回來看,這木條怎么得到的呢?我認為我們可以可以通過工作臺,就像木材可以在工作臺上拆成木棍,那我們能不能把木棍再拆分得細一點,那最后不就是木條了?
但是,我們這中間出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把木條當做竹條用,哦,可能你沒見過竹子,那你就當竹子是一種特殊的樹,它的木頭要軟一些,還有彈性。
而木條沒有彈性,還是硬的,沒法編織。這我們就像一些辦法,比如在木條間使用蜘蛛絲連接,既可以粘牢,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具備彈性。”
嚴石一口氣把他的想法說了出來,這就是一層紙。沒捅破之前抓耳撓腮想不到,捅破之后史蒂夫也是很快就知道該怎么做了。
即便不能一次成功,那找到正確方向后也就是多嘗試幾次而已。
這里嚴石做了一個等效變換,把制造篩子這么一個物理過程,等效成了“工作臺拆解木條,與蜘蛛絲合成細長軟木條,最后再合成篩子”這三項的總和。
那么配方也就很好理解了,就是逆向等效后的結果。所謂的會不會配方,其實是有沒有真正的正方方向都理解合成這件事。而史蒂夫傳授給嚴石的等于直接就是經驗結論,沒有過程與理解,所以史蒂夫教一個,嚴石就會一個,沒教的就不會。
同理,現在嚴石就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其實什么咒語,魔法陣,祈禱這些東西和合成一個意思。
史蒂夫等特別高的話,合成一些簡單的物品就是一瞬間,不需要花什么時間。而什么大魔導師之類的人,也會瞬發法術,那道理一樣,對于這個配方的理解已經爛熟于胸。
如果我們暫且忽略掉能量是否充足的問題,就當這個條件已經滿足了。那么突發奇想的問題就來了,他依舊放不出火球術是因為不會咒語。那么他能不能研究出這個咒語來呢?
不能!
因為這不僅是你的智商能理解等效的正逆過程,還得讓你的智力能理解。配方,或者咒語之類的玩意,那就是形而上的東西,而且是形而上中的形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