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baatba前門機務段會議室內一片寂靜。
率先開口的是救援辦公室主任劉青松。
“李司機,你這個復軌器是啥玩意”
聞言,李愛國這才明白會議室里的同志為何會如此驚訝了。
原來這年月,復軌器這種救援神器還沒有出現。
邢段長說道“咱們機務段里沒有這玩意。”
“咱們可以自己造。”
李愛國笑道“復軌器結構很簡單,你們看”
邢段長請黃淑嫻取來筆和紙,李愛國在紙上畫了復軌器設計圖。
復軌器其實就是兩個鋼構件,結構很簡單。
李愛國曾經徒手繪制過沙包設計圖,很快就把復軌器的圖紙繪制出來了。
邢段長到結構如此簡單,皺皺眉頭“這玩意怎么看上去就跟馬蹄鐵差不多,有用嗎”
剛才還一臉憤慨的劉青松看著圖紙,臉色卻凝重了起來。
他忍不住拿起圖紙,雙眼緊盯設計圖,嘴巴里面嘟嘟囔囔。
片刻之后,猛地一拍桌子。
這位老救援神情激動“這玩意,簡直是絕了”
身為列車救援隊長,劉青松在腦海里過了一遍,瞬間意識到利用復軌器救援的可行性。
想起以前為了救援列車,他們費了那么多力氣,劉青松感到很委屈。
要是早有這玩意,列車救援隊也不至于那么為難了。
“愛國同志,這玩意你是咋想到的”
“這不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嗎列車輪掉軌,只要墊一個東西,把車輪拉出來就可以來了。”李愛國一臉理所當然。
劉青松“”
李愛國當然沒有小看救援隊的同志。
像脫軌器這種看似簡單的工具。
其實是勞動人民在工作中智慧的結晶。
需要經過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在勞動中總結出來。
就跟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石器工具差不多。
地球上石頭遍地,石器工具原理也很簡單。
但是人類花了幾十萬年,才能夠拿起石器工具。
技術的突破,需要歲月的累積。
因為復軌器的出現,本來因為風頭被搶而懊惱的劉青松,此時看著李愛國就像是親兄弟似的。
“段長,愛國兄弟的救援方案更加簡單易行,我們救援隊贊成”
劉青松是前門機務段列車救援的專家。
專家的話總是很有權威性。
邢段長決定采用復軌器救援的辦法。
因為131次列車暫時無法行車,李愛國也被征調進了救援車隊。
他對被臨時征調早就習以為常。
咱是一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
這年月同志之間沒有太多的勾心斗角。
特別是劉青松本身就是工人出身,不是那種坐辦公室的領導。
不大一會功夫,劉青松跟李愛國變成了親兄弟。
救援隊剛成立,就幫李愛國點上煙問道“愛國同志,對于這次救援伱有什么想法。”
李愛國緩聲道“劉老哥,因為352次列車掛載了十一列車廂,這次救援咱們需要兩臺大馬力的火車頭。”
“大馬力的火車頭”
貨運車間的車間主任舉手說道“裝載了愛國卸載系統的愛國者號,是咱們國產的最大馬力火車頭。
雖然最高馬力比不過蘇修號,但是持續輸出功率和穩定性,卻遠遠勝過蘇修號。
第二臺火車頭可以選用八一號。”
愛國者號就是李愛國當初為了驗證自卸側翻系統而改造的那輛運煤列車。
運煤列車正式歸屬于前門機務段后,李愛國又給它起了個響亮的名字,叫做愛國者號。
機務段里的職工和領導都覺得這個名字好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