嗚嗚嗚
遠處傳來一陣響亮的汽笛聲。
這汽笛聲穿透雨幕之后,顯得孱弱無力,在乘客們聽來卻猶如黃鐘大呂。
有幾位年輕人冒著大雨跳下了火車,往遠處望去。
黑暗中兩道雪亮的燈光疾馳而來。
“火車,是火車來了救我的火車來了”
車廂里的乘客頓時沸騰了起來。
“我就知道機務段的同志不會放棄咱們。”
“是啊,是啊,現在是人民的鐵路,跟解放前可不一樣。”
“娃子,咱們馬上就能回去了”
看著興奮的乘客們,馬小軍冷哼了一聲,眼睛微微瞇起來,開始思索回到京城后該如何跟二叔講這事兒。
此時風雨交加,行車視線可能會受阻。
周車長在聽到汽笛聲之后,立刻帶著運轉車長從火車上跳下來。
兩人冒著風雨前進了四五百米,站在鐵軌前將小紅旗裹在手電筒上,拼命揮舞起來。
救援列車此時由位于前車的曹文直駕駛。
身處愛國者號火車頭內的李愛國,此時十分的悠閑。
一邊抽著煙,一邊跟劉青松和幾位救援隊員閑扯。
這年月的火車救援隊剛建立不久,設備很簡陋。
沒有專業的起重車、工具車、宿營車、會議車、餐車和發電車。
甚至連專業的橘黃色消防服也沒有。
每次出任務,人員和設備都得臨時從各個車間拼湊設備。
聽得李愛國直吧嗒嘴,能夠在如此簡陋的環境下,負責京城周邊京張鐵路、京漢鐵路、京沈鐵路等五條線路的列車救援工作,確實太艱難了。
有時候借調不到起重機,救援列車的時候,都是使用人力硬生生的將翻倒的列車拉拽起來的。
劉青松也顯得格外激動,因為李愛國雖然看似對救援是外行,卻每每都能點中救援的技術關鍵問題。
特別是對救援隊的管理上,這小司機有獨到的見解。
“救援隊要時刻保持著準備出動的狀態,只要列車一出動,車上人人都是“列車員”,個個都是“戰斗員”。
隔三差五要開展全員大練兵應急救援演練。
同時還要深入客運車間、貨運車間、整備車間,了解熟悉每輛列車的技術細節。”
劉青松用鋼筆將這些內容記在小本子上。
將來救援隊要走向正規,這些都是寶貴的經驗。
就在這時。
噗嗤噗嗤
伴隨著一陣劇烈的排氣聲,火車緩緩停下了。
剛才還一臉悠閑哈哈大笑的救援隊員們臉色立刻嚴肅起來。
他們既然業余又專業。
列車剛停穩,立馬拉開側門,跳下車沖進了風雨之中。
“李司機,您在這兒等著,等我們把那邊處置好,再通知您開車。”劉青松將小本子放進內衣兜里,站起身沖著李愛國說道。
身為火車司機,李愛國在救援中并不需要離車執行任務。
只是看到同志們有苦難而袖手旁觀,也不是咱李愛國的性格。
“復軌器是我設計的,在安裝的時候,還是得盯著點。”
李愛國也跟著劉青松下了列車。
雨水夾雜著涼意的秋意急襲而來,滋味兒有點兒像是被冰涼的拳頭砸中。
洶涌的雨聲像是在李愛國的耳邊轟鳴著,他的內心卻猶如有團火在燃燒。
他勒緊勞保雨衣的衣領子,大步沖進風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