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baatba清晨。
初升的太陽從遠方的田野間緩緩升起。
灑下柔和的金黃色光芒,將整個鄉村籠罩在一片溫暖而朦朧的光影之中。
李愛國被一陣叮叮當當的聲音驚醒。
揉了揉眼睛,從稻草床鋪上爬了起來。
抬起手腕,發現時間才到六點半,外面的天還很黑。
他沒有叫醒閻解成和張鐵牛,自個推開門走了出去。
倉庫的旁邊有座三間寬的草棚,應該是公社里的大鍋臺。
灶臺里的火燒得旺旺的,曹大廚和老魏村長帶著兩個女社員在灶臺前忙活。
“誒誒,老曹,你少放點小米,糧食要省著點用。”
“村長,怕啥啊,現在咱們公社里的糧食足得很。”
“過日子得寬備窄用,誰知道明年是啥光景,你聽俺的。”
“行行行,老魏你這樣下去,可就成了咱們附近的摳門村長了。”
“摳門就摳門吧,總比社員們餓肚子好。”
兩人正說著話,老魏村長看到李愛國出來了,打招呼道“司機同志,起這么早”
“我們火車司機瞌睡淺。”
李愛國湊過去,從兜里摸出煙給兩人遞了過去。
就著鍋灶烤起火來,暗自打量草棚內的情形。
土坯墻壁被熏得烏黑。
墻上那張吃飯不花錢,努力搞生產的標語是新貼上去的,卻已經泛黃了,在黑煙中嘩嘩作響。
大鍋內咕嘟咕嘟冒泡,里面是小米稀粥。
曹大廚也是個老廚師了,從旁邊的麻袋里抓出幾把紅薯干子扔進鍋內。
紅薯會讓粥變得更加粘稠,讓人有一種“嚼頭”的感覺。
李愛國抽著煙跟老魏村長和曹大廚閑扯起來。
這邊已經完成了公社改造,魏莊和周邊幾個村子的互助組和初級社組成了公社。
社員們除了睡覺的床,衣服,被子是自己的,其他的東西全部交到公社。
公社建立大食堂,自家的鍋碗飄勺交給大食堂,然后大家都在公社大食堂吃飯。
這年月公社剛建立,糧食很充足。
別的公社都是大白饅頭,白面條,好肉好菜撐著吃。
老魏村長卻覺得那種吃法太造孽了,早晚會出事兒。
所以每頓飯都是面湯子和菜湯子。
忙的時候,多加幾個窩窩頭。
能夠未雨綢繆,李愛國不由得高看老魏村長一眼。
老魏村長雖沒文化,但是一輩子豐富的人生閱歷,是那些小年輕沒辦法比的。
扯著閑話,天逐漸亮了。
大鍋飯燉好后,曹大廚在里面加上一兩滴油糊弄。
老魏村長敲響村口大樹上的犁鏵片。
村里的男女老少都從四面八方趕來,捧著盆兒罐兒擁到草棚門口。
由于桌子不夠,大多數人都是打一碗蹲在一邊吃。
黃家那兩小腳老太太比較機伶。
她們剛開始先打不滿一碗,快速吃完后再去打一碗吃,這樣可以吃兩碗。
有的社員一開始就打滿滿一碗,然后慢慢騰騰吃,等他吃完第一碗,鍋里已經沒飯了。
這年月村民的碗盆大多是土陶的,洋瓷碗的也有但很少。
普通老百姓絕不可能有洋瓷碗。
有洋瓷碗的人家,要么家里有人在城里“工作”,要么這家人有根有底,就連村口的供銷社里也絕沒有洋瓷碗賣的。
想到這里,李愛國在人群中也看到了供銷社的劉老漢和劉大娘。
他們都捧著洋瓷碗。
一般的社員窩蜂似的亂哄哄聚成一堆。